一邊讀文章,一邊寫下你的答案,完成後就是你自己的跨領域課程大綱囉!
這次的文章會介紹我們備課的過程,也有一些練習題目,完成後你就會有一份自己的專案課雛型,不管是在家帶自己的孩子,或是在學校帶學生,都可以實際拿來用用看!
備課過程會以2020春季的文化/金牛角專案作為例子,如果待會看文章覺得有點抽象、想看看實際上課情形,可以閱讀這些金牛角專案相關的文章:〈三個步驟,教孩子使用科技工具!〉、〈跨領域/PBL專案課老師的3種角色〉
練習零:開始前,先決定一下你的授課對象,例如班上的學生、家裡的小孩。如果沒有,就設定一個簡易的年齡層,例如國小低年級。
一、選主題
春季班要進行的課程,在秋季班時就會先做準備。因此以2020春季的文化/金牛角專案課來說,整個專案大主題的訂定,在2019年的10月就已經開始進行。
進行共備會議前,老師們會先各自發想各種主題,只要是自己覺得有興趣的,不論可行性與否,也不需要太多細節,都會放上預先用 google docs 設定的會議紀錄。
練習一:拿出一張白紙,或打開一個google docs,寫下三個你平常有興趣、有關注的事情。
因此開始討論時,會議記錄內就已經有很多大家各自想的主題、關鍵字,例如這次大概有20個左右。接著老師們會再簡單說明自己提出的主題,例如可能提了「書店」,是因為覺得去看各種獨立書店很有趣,還能討論書店的轉型等議題;那也提出「健康」,單純只是覺得好像可以大家一起去爬山鍛鍊。
這些想法的提出都很自由、很發散,彼此也會再互相補充。因此進行一輪討論後,每個項目都會擴充出更多想法,這時大家也比較清楚這些主題的內涵,就可以再進行下一步的討論。
接著老師們針對這20個想法,開始一個個討論,除了操作方式外,也會考慮這個題目的可行性有多少,包括孩子對題目的接受度?自己/教師團隊對這個主題的掌握度有多高?
練習二:給剛剛寫下來的三件事情評分(1-10)。如果想到執行的內容,可以用關鍵字補充上去。
例如「金工設計師」這個主題在這階段就直接被刪去,因為考慮到孩子自己手做金工的可行性太低(高溫、設備要求),但若只能單純觀賞金工,孩子很難實際做出一個看得到的成品,吸引力、有趣程度太低。
同時,老師們也會更仔細地分享自己對主題的認識。例如「文化傳承」主題,提到了各種傳統行業、技藝,說到也許可以拜訪老師傅、邀請師傅表演等;另外也會查查看有沒有近期相關的展覽活動,或是附近適合去的地點等,讓主題搭配時間、空間上貼近孩子的素材。(老師開會時,Google就是最好的助手,沒點子時就來個關鍵字找靈感~)
練習三:在google上,搜尋剛剛的三個主題,每個主題找到以下任意一個素材。
- 近期相關的活動
- 可以走訪的地點
- 媒體素材(影片、書、遊戲都可以~)
經過這個階段的討論,原本20個題目被刪減到剩下16個,而四位老師也以每人3票的方式,投出最高票的「文化傳承」,當選春季班的專案主題!
如果經過上述提問還是很難發想出主題,或是想要進一步擴充想到的題目,也可以參考教育部課程總綱所列的19個議題,作為發想的依據。
練習四:綜合考慮評分表、素材,從剛剛的三個主題選出一個,作為課程的主題。
以上就是選擇專案課主題時,老師們的操作過程。下一個段落則會再帶大家,看看如何接續設計出課程大綱。
二、設計大綱
設計大綱的第一步,我們會先使用到黃金圈這個概念,用Why→How→What三個問題定位你的設計,讓它們緊隨核心,有一個明確、有力的中心思想。
從最核心的圈圈Why開始,試著用一句話說明課程的核心,例如:「讓孩子想辦法推廣一個傳統文化技藝,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下一個問題How,便是想要用什麼方式進行?例如:選定一個文化技藝,認識、學習這個技藝的相關知識,進一步介紹、推廣給別人。如果有點難想,可以試著將解決問題的步驟列下來,就可能是孩子進行的方式。
最後一題What最為直觀,有什麼素材可以使用呢?經過前面選定主題時的發想,這時應該可以想到不少素材,像是走訪三峽老街、三峽百工職人網站等。
練習五:輪到你啦!用剛剛選定的主題,照著以下句子,試著寫出課程黃金圈吧!
- Why:讓孩子想辦法____________,培養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
- How: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透過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方式來學習。
- What:所以,我們會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到這裡,你就有初步的課程大綱啦!
三、課程九宮格
其實到上一階段,你已經完成了你的大綱,恭喜你堅持到這裡!🎉🎉🎉
最後的這個表格,可以幫助你把剛剛的大綱,填入更多的內容,寫出簡易的上課流程。如果你想要接受這個挑戰,就下載這份空白的九宮格吧,或是把它畫在你的紙上。
接下來讓我們用九個步驟,來填完這份表格吧!
格子1:填入剛剛黃金圈Why你寫下的內容。
表格中心的格子1,寫的是你的課程的主題/核心目標。表格的右半邊,是具象的生活情境、行為表現;左半邊則是抽象的對應領域、學習內容;最後下方的兩格,則是課程規劃的延伸內容。
格子2:寫下這個議題在現實生活中,有關的人物、地點、情境。
以文化傳承專案來說,從第一格的「推廣傳統技藝」,連結到此像是「三峽老街、老師傅、居民、遊客、聊天、訪問、觀摩手藝」,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從事這個活動、議題時,你覺得會出現的人事物。
格子3:根據剛剛寫下的內容,填入孩子和這些人事物互動時,會出現的行為。
三峽老街、老師傅→拜訪店家、訪談、拍照記錄
居民、遊客→問卷調查
老技藝、行業→上網查文史資料
接下來,我們就要換到表格的左側,來寫下相應的學習領域。
格子4:格子3的行為,可以延伸到哪些學習領域呢?把它們寫下來吧!
文史資料、認識技藝→認識文化、歷史
訪談、問卷調查→社會調查、公民討論
上網找資料→科技工具
拍照記錄、推廣→媒體使用
格子5:更具體來說,會是這些領域中的哪些內容、單元?
以學校國中小會遇到的學習內容來說,像是家鄉歷史的訪談調查,以及資訊科技中用電腦找資料等。
格子6:綜合前面的內容,寫下期待孩子在課程中,可以展現的學習表現行為。
這裡的行為,如果不好找,可以從格子3加以延伸,並且應該是可以透過觀察,具體直接判斷孩子是否有做到的描述。
像是:
- 可以用有效關鍵字,找到想要的文史資料
- 訪問店家、路人並能說明清楚自己的問題
格子7:從預計達到的學習表現,規劃出課程的主要活動。要用哪些課程幫助孩子達成這些表現?
例如找到想要的文史資料→練習用電腦找資料、在google下關鍵字的課程
說明清楚自己的問題,進行訪談→上課時需要設計、討論訪綱和問卷中的問題
格子8 & 9:這兩題就比較直觀了,可以直接填入找到的課程相關資源,有想到的成果展現可能的方式。
到這裡我們就有一份很豐富的課程規劃了!隨著專案課的進行,孩子選主題、繼續探索下去後,也會有更多的內容加進來,如果覺得有些混亂的時候,就可以回來檢視表格,參考最初的設計脈絡。
看到最後,你有順利完成文章中的小練習嗎?或是在哪裡卡關了呢?不論你寫到哪裡、產出了什麼結果,都歡迎拍張照,到教育玩咖社團、教遊趣粉專留言或發文,跟我們分享你的課程設計哦!
*設計工具的完整內容,來自我們的另一篇文章:〈任何人都可以上手的跨領域設計…嗎?(0)概論篇〉,如果還沒看過可以點進去看看,會對設計方法更上手哦!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文/周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