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研究是學次方很特別的一門課,在這門課裡孩子有空間、有舞台,能夠真正自由地選擇深入的領域,在學習的世界中悠遊!(想更了解自由研究,可以參考:自由研究做什麼。)
很多人會問:「難道孩子一開始就知道想做什麼及該怎麼做嗎?」顯而易見這個答案是否定的,訂出研究題目除了要有對世界的好奇心外、更要有敢發想的勇氣,而這兩個特質在很多時候會不小心被抹煞,也因此我們從不會要求孩子馬上就要能夠訂出題目。
從訂定主題開始,孩子和老師便會進行大量地討論、發想,以及後來的執行。過程中我們常常強調「這些過程都是『孩子自己』努力完成的」,而我們也注意到,這樣的強調話語可能會讓大家有小小的誤解,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這學期的第一個主題「蛋」
學期初孩子們選定了「蛋」這個主題。從玩具彈力蛋、恐龍蛋到食物水煮蛋、醣心蛋及荷包蛋等等,我們在有限的資源下研究出不同的做法。在一次又一次的測試中,孩子注意到彈力蛋的成功與否醋的濃度息息相關;水溫則是影響水煮蛋或糖心蛋成敗關鍵因素之一;而用微波爐煮荷包蛋時火力的大小、蛋的重量及盤子的熱度都需要被精準控制。
孩子在每一個小主題裡越來越仔細,你能想像在一堂課裡七八個孩子圍著一台電磁爐慢慢地等水滾,只為了證明自己的假設是可行的嗎?而這些孩子就這樣看著電磁爐好幾個禮拜,最終也自信地跟爸媽分享他們找到的最佳食譜。
在每一個小主題開始以及結束之際,我們都會與孩子一同訂定各個時程以及小里程碑,並回顧研究過程中有沒有哪些地方需要再被修正。
包含研究的紀錄、材料的安排及採購、時程的訂定與修正,這些都是孩子們一開始不孰悉的能力,也是我們一開始要一起學習的探究精神,而這樣的探究精神是我們希望孩子得以內化的習慣,因此過程中也當然會不斷讓孩子知道:「這一切的努力,都要歸功於自身的努力,如果自己不努力,那麼老師所做的輔助並無法發揮太大的效果。」將學習的自主精神回歸到孩子身上。
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就能勇敢改變
一直以來自由研究都是一個學期一個主題,不過這次礙於法規上的場地限制,我們不能使用明火,所以在學期中孩子的研究卡關了。一次只有一小時的時間、場地法規的限制,都使得許多相關實驗無法進行,於是孩子果斷地提出換主題的想法。
有了半學期的研究經驗,孩子們各自對新主題有不同的想法,於是下半學期的自由研究分成四個組別分別研究三個不同的主題:「戰鬥陀螺」、「電路」及「彩色鹽」。
自由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自主選擇的精神,也因此每一次的主題調整、進度調整,老師提供的是「方法」進而討論,而「內容」及最後的「決定」都必須交由孩子決定。
當然也不是孩子決定後,老師就撒手不管,而是必須先於孩子們去找查更多資料,協助孩子在題目發想和研究時,更有方向及備案。
決定好新的研究主題後,孩子們對於探究方法及進度掌握方法更得心應手,常能看到孩子進行同組或跨組的討論,幾乎不需要老師介入(老師準備的備案,如果能不用上是最好的!)。
甚至五點才開始的課程,常常在四點半孩子就自己動起來了,老師的工作只剩下協助材料的準備、在孩子小卡關時參與討論(也常常是孩子主動找老師進來組內討論)和提醒孩子預留收拾的時間而已。這也讓學次方的老師和家長更相信當孩子知道自己想做到的是什麼,他們就能自己動起來,勇敢的改變、積極的嘗試。
自發性的成果發表
每堂自由研究課結束前,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回報進度。在12月初的時候孩子主動提出要辦成果發表!這是孩子們自信的表現,他們知道自己能夠完成一個讓人驚豔的研究,並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分享。成果發表訂在期末家長日當天,孩子們在活動前不斷提醒老師要邀請爸媽到他們的攤位來參觀。家長也對孩子的研究表示驚艷!
我們並不會給大家一個想像說:「每個孩子在自由研究都能很有主見、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遇到過各式各樣的孩子,也有孩子花了滿長的一段時間才真正找到自己探究的動機及作法,但我們並不會因為孩子比較晚開始動作,就說他不適合自由研究,每一個孩子都有發掘自己興趣、沉浸在自己所愛事物的權利,這也是我們接受所有研究主題的原因。(我們真的同意孩子寫下「大便」,也認真提出如果大便是主題,那我們會研究什麼的內容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