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抱佛腳的期中考──從生活中看見自己的孩子

「臨時抱佛腳」在許多人的生命中似乎是必然會出現的習慣,猶記得小時候最常出現的情況就是「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甚至直到現在到了教育現場,也會常聽到「考試前抱一下佛腳」這樣的話語。

老實說,因為考試的壓力和緊張,要不抱一下佛腳也是難,即使在平常就已經有所準備了,還是會想要在考試前多翻幾頁、多看幾題,哪怕只是剛好看到等會試卷中會出現的東西都好。

撇除平時就有在做學習的孩子來說,若平時沒有在做學習卻因為這樣的臨時抱佛腳而有好的收穫,那麼這樣的「解決問題(解題)經驗」自然也會成為孩子單純世界中,做事與解題辦法的其中一個真理,久而久之甚至也會成為出社會之後的做事辦法,自然也會成為各自的隱憂。

出了社會之後,在不同的地方見識到「臨時抱佛腳」是多麼為工作中的同事、產業發展、自我升遷甚至是工作熱忱帶來困擾,回到教育現場,學次方的老師們更是因此不斷去思考:「究竟如何避免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究竟如何讓孩子更確實地養成『為自己學習』的態度?

「臨時抱佛腳」並非是萬惡不赦的做事方法,不過在使用的時機和輕重緩急上,卻是我們希望孩子意識到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孩子放在心上的是「不隨便以輕忽的態度面對各種問題」,即認真面對生活的態度。

生活中處處是評測

選擇以生活為主題出發,進行跨域課程的學次方也需要有評測,延續「認真生活」的理念,我們捨棄了相較容易臨時抱佛腳的紙本評測,將評測回歸到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真實任務,整個任務過程中,孩子們必須用到學期間所習得的各種能力,並且與他人或競爭或合作地將任務完成。(延伸閱讀:用圖書館專案連結生活與學習

透過這樣的真實任務評測,老師們得以去注意到孩子們究竟用了怎樣的能力來解題、孩子又是熟悉或者不熟悉哪些能力,甚至孩子彼此互動過程中,是否有能力藉此協助自己進行任務的達成。

當一個任務能夠真實地給孩子解決時,孩子便會用上自己熟悉且擅長的能力來協助自己,老師此時的任務則是作為觀察者,進行紀錄以便藉此在任務後與孩子討論、修正學習進程和目標。(延伸閱讀:【2020 Fall-W9-1 自學專案】秋季驗收

 

別忽略了「過程」的重要

用自己擅長的事情補強自己弱勢之處幾乎是生物的本能,包含大人們出了社會之後,其實也是用一樣的方式在面對問題。可惜倘若我們從未有機會讓孩子了解到自己解決問題的優勢所在,那麼孩子在未來就會逐漸成為大人,犯錯與嘗試認識自己的成本將會越來越大。

同時,我們建議孩子們不要臨時抱佛腳地準備期中考,也是大大建議家長們不要臨時抱佛腳地透過「期中考」來認識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方式,將會無形中強化孩子們用成績來評斷自己。

 

以下幾個生活中可以開始做的事情,每天5-10分鐘,開始更認識自己的孩子吧!

1.和孩子分享自己今天的一件事情,也聽聽孩子分享自己今天的一件事。

2.當孩子在嘗試一件事情時,忍住不要出手並且看看孩子怎麼解決問題。

3.當孩子在面對困難時,不要急著出手或出口幫孩子。

4.比起分享自己的喜好,先問問孩子自己的喜好與想法,並不急著給予評論。

5.聽聽孩子分享自己與朋友的相處過程,不管你是不是覺得孩子被欺負,嘗試意識到這是孩子們彼此的相處方式,且試著聆聽孩子是怎麼面對這些互動。

6.抱抱孩子、看看孩子,感受彼此的愛與溫度。

7.睡前或者回家前,說句「晚安」、「我回來了」。

8.孩子傷心時不急著要孩子把話「講清楚」,靜靜地等一下、感受一下彼此的陪伴,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療傷。

9.分享自己的煩惱給孩子,聽聽孩子的想法,甚至聽聽孩子的意見,彼此可以是彼此的成熟夥伴。

10.比起聊聊結果,可以聽聽孩子分享解題的過程,意識到並看見更多孩子「怎麼做」。

 

有多一點等待,就有機會多一點看見。

有多一點對話,就有機會多更連結一點。

家長更多面向的回饋,也就有更多機會讓孩子更認識自己一點。

孩子在學習長大,家長也在學習成為家長,我們都需要時間慢慢練習成為更好的自己。

(延伸閱讀:等待,一條值得的荊棘路

(延伸閱讀:孩子怎麼看PBL專案課?師生雙向質性回饋

 

學次方給家長的線上課程上線囉!

學次方也將從我們自身的經驗出發,與家長分享更多可以在家裡發現亮點的方法,讓我們的孩子更能成為屬於自己的美好樣子。

點圖片進課程說明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