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 從文本閱讀與拆解開始這個學季
春季結束開始放春假沒多久,臺灣的疫情突然爆發,不只上班族的工作型態被要求改變,孩子的學習方式也得跟著調整,也因此學次方的夏季課程,就從同步線上課開始了。
挑選文本也要費心神 #心智圖 #閱讀解析
夏季的主題我們要談論的內容是〈人體成長與營養的關係〉,老實說食物、營養這些基本的概念,進階班的孩子還算是略知一二,不管在哪裡多少都有接收過這樣的訊息,也因此我們在第一周時反而是利用孩子對六大類食物的認識來做閱讀理解及心智圖的熟練。
探討文本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注意到原來資訊的來源可以有很多,尤其像是探討食物和營養素的資訊,更是出自眾多不同的地方。此次我們選定來讀的則是由衛生署發布的六大類食物介紹,並且搭配文化部中兒童館網站的飲食文化。
進階班的孩子對於文本的解構、資訊的拆解已經足夠清楚了,也因此很快地就一起快速地將這學季會用到的名詞快速瀏覽了一遍。
這次除了讓孩子們將自己的心智圖完成外,也開始希望進階班的孩子們能夠在不同的地方做筆記並且互相分享,形成共筆。因此第一周我們從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內容出發,大家各自完成了一部分後,再一起分享、最終形成完整的食物與營養素的關係心智圖
W2 遊戲中開始擬人化的圖鑑設計
讓進階班的孩子開始從資料開始,最主要的目的除了延續春季反覆練習的閱讀理解能力之外,另外也是希望讓孩子有能力得以在接下來的課程中,自己具備閱讀與尋找資料的能力,讓接下來的線上與線下課程得以持續同步地加深加廣。
夏季的最終目標,原定是要做出關於營養素的圖鑑,並且給予不同的人相關的飲食建議,而完成初步營養素的認識及介紹,並不會難倒進階班的孩子,也因此我們並沒有在定義上做過多的著墨。
吸收營養的方法 #提問反思
要製作出不同階段或是不同狀態下的飲食建議,自然就也要從自身出發,我們記錄了自己一周的飲食,孩子們沒有太多困難地完成了飲食日記,也在課程中順利地找到自己比較常吃下哪類的食物與營養,孩子也懵懵懂懂地開始意識到,原來營養素也是有好壞之分。
孩子們逐步地分享了自己「吃」下的食物、「吃」下的營養,接著我進一步追問:「剛剛我們都談論吃下食物和營養,每個人都可以吃下食物得到營養嗎?」
孩子們順順地回答了「是呀。」
接著我問了:「那奇怪,小寶寶剛生出來的時候沒有牙齒,也沒辦法吃我們平常吃的這些食物,到底他們怎麼吸收營養?」
孩子們雖然說得出喝母乳、喝奶粉,但也沒辦法說更多了,因此順順的這樣討論完後,孩子的任務就是要去訪問自己的媽媽,究竟自己小時候吃了什麼。
訪問完自己的媽媽後,孩子們對於食物及營養的認知開始出現了更多字彙:「母乳、配方奶、糊狀物」等等,至此,終於將「營養素來源並不只是從六大類食物」這樣的概念補齊了。
前兩周,我們在討論課程的過程中,孩子會容易將食物、營養的名詞搞混,而究竟誰包含了誰、誰又再更上一層,慢慢地我們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將自己腦袋的訊息梳理好。
畫出營養素?! #擬人化 #抽象表現
雖然認識了食物與營養的關係,也將營養素的本質開始做更深入的討論,但是說到要將營養素「畫出來」,其實也不是這麼容易,且進階班孩子們收到的任務往往會被我要求「要讓所有人都看得懂」,這當然還在練習,但就這個原則來說,孩子們馬上就會知道如果只是畫出一堆英文字或是一堆數字,那是不行的。
剛好最近有個「電話遊戲」很熱門,我們也用了食物與營養素的出題標準來玩,也讓孩子在過程中慢慢地做出更多創作與想像,你猜猜看這些是什麼。
我到底吃了什麼? #成分表判讀 #生活連結
認識了食物與營養素的關係後,孩子們最後要來真實地看看,究竟生活中的食物們內含了什麼,有了hangouts當作溝通的工具,孩子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能夠做另一種方式的提問。
事實上,孩子們的作業幾乎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孩子們必須從自己已知的內容當中試著去解決某個被指派的任務,但是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更多需要思考的訊息。當然,孩子們遇到的問題都是足夠簡單且文字回應上可以解決的,但能不能再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則是現在同步線上課時,孩子們必須要具備的能力。
如果只是抄寫,那麼這樣作業也就可惜了,孩子們已經知道各個營養素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和意義,當然要讓孩子們將這些吃下肚的食物與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連結囉。
作業完成後,孩子們互相分享的過程中,也注意到了「熱量」這個名詞,因此進一步我們便會乘著孩子的這樣「發現」繼續後面的課程。讓孩子慢慢地逐步將不同的詞彙與定義給建置起來。
當然!孩子們對於這些詞彙已經相當熟悉了,接下來我們便也要開始進行更多的操作及挑戰,甚至要開始結合春季所學,將器官與營養素的吸收做連結囉!
文/林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