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主題課程走到人體,春夏季我們分別談論「人體的內部系統」與「食物與成長所需的營養」,對基礎班的孩子來說器官的知識多是片段在書上看到的,系統更是陌生的詞彙。而我們選擇從系統切入的原因也源於此,期待藉由大局性的概括讓孩子能將四散的知識彙整起來,利用知識和基礎能力進行有脈絡的學習。
帶入主題 -器官是肉做的,原來這些字都有意義。
這次的專案課我們為孩子選了《人體構造:探索人體的組成與運作奧祕》這本書作為參考書(課本),雖說選書有注音,書本裡也清楚的將身體的各個系統分別進行介紹,不過器官的文字仍較複雜不算常見於是我們仍規畫了課程帶孩子練習如何使用書本查找到需要的資料。
孩子在書中找到字卡上的器官介紹。
器官的文字雖然筆畫上不容易,卻很適合用六書來和孩子一起認識字,在觀察文字的過程中孩子能輕易地發現和器官有關的字多是「肉部」,且把部首遮掉後大部分的字讀音還是一樣或接近,於是形聲字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又在加深了一些。透過文字的學習,孩子也對器官有了初步的認識。
孩子們對照著拔掉肉部的器官文字讀音。
系統分述-用呼吸系統運作學基礎認讀。
在基礎班的課程中我們學習兩個系統,首先是「呼吸系統」。
呼吸是極其自然的一件事情,大家不用多想就能做到,也因此我們需要特別設計活動來感受不同狀態的呼吸。我們一起讀繪本玩遊戲讓孩子演繹著各種情境下的呼吸聲:跑步後的急促、感冒時的咳嗽聲、笑到喘不過氣的聲音等等,藉由這些表演孩子能仔細地聽到呼吸的聲音,也就是狀聲詞。
利用麥克風工具,孩子能再次聽到自己模仿的呼吸聲。
觀察過呼吸狀聲詞後,給孩子一些提示,他們便能自然的注意到其他器官能夠發出來的聲音。在透過書寫,孩子會發現這些被發出的聲音部首幾乎都是口部,再次加深孩子對形聲字的印象。
孩子在筆記本寫下呼吸狀聲詞。
類似的方法我們也應用在呼吸時器官的狀態,孩子們一面想像著呼吸時器官的變化一面把狀態形容詞記下來。這段時間我們不討論,而是留一段安靜的時間給孩子,盡量把注意到的詞彙寫下來,也參考著同學們貼上牆的訊息讓自己能觀察到更多。
孩子在牆壁上貼下各種呼吸形容的反義詞。
透過感官我們帶著孩子感受著呼吸,而呼吸系統內部的狀態仍需要透過模型來輔助。製作模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推論的過程,帶孩子一起就現有的訊息來推理呼吸系統應該長什麼樣子,最後利用手邊材料做出呼吸系統模型。
孩子原先就知道人類透過口鼻呼吸,藉由閱讀(當然也有孩子本來就知道)孩子得知我們吸進的氧氣會進到肺部,因為柔軟的肺部在吸氣後充滿空氣理論上會脹大。在一同整理過這些資訊後,孩子開始用各種方法製作肺部模型,也在成功與失敗中注意到更多呼吸系統運作的細節。
孩子用氣球測試著肺部膨脹收縮的樣子。
孩子與其完成的肺部模型。
透過基礎班第一個人體內部系統的學習孩子自然的經歷到語感表達與書寫、數感推理、探究歷程與公民討論。我們不特別分科,但各學科也出現在孩子的學習中。
系統分述-認識循環系統,從心臟功能推理開始。
在循環系統的課程裡語感認讀與數感運算練習依舊進行著,而在仿作循環系統模型推理的部分老師退得更後面,讓孩子根據呼吸系統的經驗主導討論。
「我在書上看過,心臟有分成左右兩邊。」
「分成兩邊是因為有送血出去跟讓血回來的地方嗎?」
「那血回來之後要去哪裡變乾淨,可以再繼續被身體用?」
「但是這樣的話兩邊心臟都要有兩個開口,血液怎麼知道要往哪裡流?」
孩子一面討論,老師一面在黑板上畫下孩子的想法。孩子時而在材料前討論,時而走到黑板柱前畫圖輔助自己解釋。在討論的過程中心臟的與血管的連結方式慢慢成型,多推孩子一下他們也能連結到所謂乾淨的血液就是帶著氧氣的血液,那其中一邊的心臟要連往哪個器官就清楚了(記得嗎?我們才剛學完呼吸系統)。
孩子們在黑板柱上討論心臟的內部構造(有發現他們畫的心臟還是愛心型的嗎?)
孩子正使用燒杯、常尾夾、針筒和單多向筏製作心臟周邊模型。
討論後孩子實際接接看簡易的心臟周圍重要血管模型,帶著這些理解我們才正式進入豬心解剖,在解剖的課程裡孩子不只在認識心臟的功能與樣貌,更是在驗證自己的思路。
每學完一個系統我們就把該系統模型用透明書的方式記錄下來,混齡上課每個孩子在課堂中獲得的事情不同,因此每個人的紀錄也略有不同。
孩子們實際摸摸看血管和瓣膜。
透明書每一頁疊合起來會成為一個系統模型,這是其中一頁。
應用所學-生活課結合類推與邏輯思維能力。
在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小主題中孩子有許多顯而易見的線索能夠推理,那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延伸到更多部分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實際帶孩子出門,到動物園去觀察動物的牙齒,試試看能不能從動物牙齒的外觀歸納出一些共通點。也藉由第一次外出讓孩子了解動物園的路徑,以便執行第二次的實境解謎任務。
第一次生活課-建立外出能力,應用觀察與推理的技能。
109學年度前兩季的主題與海洋環境有關(延伸閱讀:秋季北海岸的沿岸地形、冬季北海岸的人為汙染),從三峽到北海岸的交通時間較長,因此我們都是開車前往生活課地點。於是春季專案是多位基礎班孩子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搭大眾運輸外出。一路上孩子輪流擔任隊長,擔任特定路段的引路人並須要確保小隊裡每個人都跟上,為了讓孩子更有使命感,我們總會告訴孩子:「老師的工作是確保大家安全,其他的任務都是小孩的工作,包含坐過站是沒有危險的,所以如果隊長跟其他小孩隊員沒注意到,老師也不會提醒大家,我們就一起坐過站。」於是每屆的學次方小孩總能做到上車前確定路線、上車後再次確定,擔任一個稱職的隊長。
孩子上車後再次確認捷運路線。
路線確認無誤後,孩子們拿出自己的事前規劃任務本核對著當日行程。孩子的事前規劃是查找好特定動物在園區內的位置並規劃路線。舉例來說孩子需要找出兩種猴子記錄下牠們的所在地,當然孩子需要查的動物不只一種,也才會有需要規劃路線。而動物園裡不只有兩種猴子,於是隊員們就必須討論要如何取捨與安排。
在捷運上的討論和教室不同,孩子會注意到路人看著自己,於是會練習放低音量甚至調整語氣,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想法也練習公平的對待夥伴。
孩子們拿出任務本和地圖討論著到動物園後的路徑規劃。
到動物園後孩子便依照安排開始四處觀察動物牙齒。生活課與教室內的課程不同,園區內會有許多誘因讓孩子分心,在意時間的孩子會提醒隊友記得前進,希望看到更多不同事物的孩子會想盡辦法說服隊友多做停留。一切的討論都很好,老師只是靜靜站在一旁確保孩子安全,當孩子詢問老師建議時,我們總說:「今天的目標是至少要觀察記錄到4種指定動物的牙齒,只要大家取得共識我覺得都很好。」留空間讓孩子有獨立進行討論與決策。
孩子們比手畫腳的討論著彼此的觀察。
視孩子的需求隨時停下來紀錄。
結束動物園的觀察,下次上課孩子要做的事情是統整,看著記錄的資料找出動物牙齒間的關聯:肉食性動物有尖牙、草食性動物多為平牙而雜食性性動物界在兩者之間。每個人選一到兩種動物做海報進行介紹,以整理我們在動物園的觀察。
孩子藉由圖文呈現自己對熊的觀察。
第二次生活課-實境解謎,練習觀察與轉化訊息。
根據上次的生活課經驗,孩子知道老師是真的會把移動的責任都讓孩子負責,於是第二次出門孩子很自然地去檢查捷運路線圖,也在遇到卡片有狀況時勇敢地向站務員尋求協助(老師也都在旁邊陪著啦)。
孩子主動確認捷運路線。
孩子們一起向站務員詢問卡片異常的問題。
到了動物園內,孩子在還算記憶鮮明的環境裡打開市售的實境解謎包,練習在不熟悉的敘事架構中思考推理著。這群孩子的組成是低年級,不過我們讓孩子挑戰的是中年級的版本,因為在這次的解謎裡我們希望孩子練習的是按著脈絡去推敲,做到自己能做的,就像每次孩子的任務總是比自己的能力再深一些一樣。而這兩組孩子也順利地靠自己的力量解了超過一半的關卡。且在老師解釋過關卡的難度後,孩子們並不氣餒而能自信的覺得自己很棒喔!
孩子對動物園路線很熟悉,可以專注於解謎。
孩子互助合作一起想辦法解開謎題。
成果展現-把理解的事情換成自己的話讓其他人理解。
經過了整學季的課程與生活課的洗禮,孩子擁有人體內部系統的相關知識,也體驗過知識被包裝轉換過的樣貌,於是我們就能和孩子一起轉化所學,將自己理解的事情設計成讓其他人透過一些思考便能理解的內容,也就是孩子的成果發表。
透明小畫家-器官樣貌與名稱對照
這個關卡是基礎班年紀最小的兩個孩子負責的,在做透明書的過程中孩子認識的器官的樣子和名稱,他們希望來參與成發的大家也能夠藉由他們的引導做出自己的透明書。於是兩個大班和一年級的孩子從規則開始一句一句想,甚至製作了注音版和國字注音版兩種版本的說明書,嘗試用清楚的脈絡讓闖關者明白自己希望在關卡中分享的事情。
孩子花了很多時間規劃桌面動線後,留下滿意的合照。
家長實際闖關時,孩子忍不住靠近關心。
神秘甲蟲法老密碼-數感運算與器官冷知識
這個關卡由一年級孩子獨立完成,由於是一個人完成關卡,在分配關卡時讓孩子選擇了自己擅長的數感內容來結合器官知識。孩子努力的用各種道具讓大家理解如何在桌遊的規則裡進行運算,並將運算結果對照至血管長度冷知識。
擔心大家不清楚怎麼做的孩子,用小卡做提示指引。
孩子的說明相當清晰,就連大班的小小挑戰者也可以玩喔!
找一找肺部模型-閱讀理解與邏輯推理
最後一關是基礎班的二年級大孩子負責,兩個孩子本來希望讓挑戰者製作肺部模型,但在考量時間的前提下,他們決定改成讓大家順著他們的問題推理出哪個才是正確的肺部模型。這兩個孩子也做了兩種版本的說明書,但和透明小畫家不同,這兩種版本的說明書敘事方式不同(孩子自己決定如何說明)但需要讓挑戰者無論選哪一份說明書都能找出同一個正確的模型。
孩子分工製作這兩種不同內容的說明書。
孩子與完成的關卡合照。
隨堂測驗-突乎其來的關卡介紹時間
由於這次的成發是關主不幫忙的實境解謎形式,於是為了讓參與者能完整了解關卡全貌,老師在成發結束前安排了讓孩子介紹關卡的時間,不過這段時間是沒有排練過的,也就是孩子並不知道會發生這件事,而突然接到任務的孩子們絲毫沒有卻步,一個個台風穩健地說明著自己關卡的設計理念和希望呈現的知識概念。
參與的家長們仔細聽著孩子們分享。
無論是哪一個關卡,孩子做到的都是展現出自身所學,我們深深相信能夠在開放的條件下(未知的參與者)展現出來的能力就是孩子真正學習到的事情。
文/藍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