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淨灘前的最後一次準備,孩子們延續周一的內容,今天順利地產出了要給淨灘參加者的提醒。
預想以及熟悉了淨灘時需要做的流程後,我們要回來思考,究竟垃圾到底去哪了?經過上周的課程,孩子已經知道了大致上的垃圾處理方式有焚化和掩埋,那麼「回收」這條路又是怎麼走呢?孩子們已經大概知道了整個垃圾被處理以及回收的機制,卻不曉得實際執行的過程中,究竟是哪些環節出了問題,於是我們繼續跟著報導記錄走,來看看台灣在這幾年被提出來需要修正的垃圾問題。
跟著記者的腳步走,孩子們也聽到了整個回收機制中,不同的角色所面臨的困境和難處,也意識到,若是回收物沒辦法好好地被再次利用,那麼這些回收物終究只是在被分類成其他要被焚化或是掩埋的垃圾。
既然整個回收的機制這麼困難,那麼我們又要怎麼來面對這麼龐大的環境問題呢?原來,現在不管是台灣或是國外,都有很多很棒的研究,嘗試將回收物的再利用率提高,所以包含將塑膠重新再製成環保磚、毛巾,甚至是現在也有鞋子的出現,都是大家不斷地嘗試在自己可以做到的面向上,增加回收物的再利用率;我們也有看了自己平常自備袋子、餐盒等,又可以減少多少垃圾,降低了源頭的垃圾量。
甚至,我們也討論了影片中所提到的,政府在這整個回收機制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孩子們能夠意識到,有些政策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決定,因為可能會造成不公平的狀況,可是有些事情(比如提高業者生產塑膠製品的費用)卻是相對有機會被執行的。
我們也不曉得淨灘後,會撿到多少垃圾、多少塑膠微粒,可是若能夠協助回收處理業者進行正確的分類、能夠讓海邊恢復原本的樣貌,甚至自己能夠少用一個塑膠袋就少用一個,這樣的話,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環境一定可以逐漸變得更好。
淨灘前的所有討論,我們看見了美好與還沒做得這麼好的一面,下周一就是最後的檢驗,究竟現在的世界和我們目前所認知到的又有哪些不同和相同呢?不管好或壞,我們都期待下周的淨灘活動能夠帶給每個人改變的動力,就算只有一點點,也可以對世界更好!
文/林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