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自學】第一次自學,在學次方的二三事

去年九月是學次方第一次正式開始自學計畫,剛到團體人數、對一切也都還在摸索中的我們,首先選擇了個人自學,讓孩子與家長再與我們摸索的過程中,保有最大彈性。而跌撞的第一個學期過後,我們共同回顧的將近五個月的學習歷程,一起討論每個階段的成長與停滯,也因此更決定直接更改學期制,讓孩子得以用兩個月為一期的方式,專注地將一整個學習歷程告一段落。

近孩子剛結束了春季班的第一個學期,迎來第一張自學學期回饋單,雖然只是兩張A4的頁面,不過八個項度、一千多個字,我們一起花了一整個早上深聊,討論了各自對自學的想法。

每一次的自學會議,我們都會和孩子交換彼此的看見與想法,在與孩子討論的過程裡,老師也免不了陷入回憶的漩渦當中,這八個月裡我們一起經歷了好多,孩子在摸索中學習,老師及家長也不斷地與和孩子對話,親師生三方在這段過程裡,彼此扶持著、齊心努力著,更共同成長了。

 

回饋單不是只是拿回家的「成績單」,更是我們對話的橋樑,先與孩子一起讀完,可能還會修改內容呢。

 

 

 自學是什麼?是為自己負責 

經過了八個多月的學習,我問孩子:「你覺得自學是什麼?」

在學次方自學的三個孩子,有人有學校的經驗,也有人則是直接走出體制,我們三位自學的孩子在自學前都有來學次方上課過,甚至比較大的兩位孩子也有參與長時間共學課程,在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也會不斷找機會與孩子對話。

其實在申請自學前,老師、孩子、家長便經過多次有意或無意的對話溝通,當然也有親師生三方對話的時刻,這樣的對話除了希望確定三方對即將開始的自學生活有共同願景,也能讓孩子的學習及生活態度是明確且一致的。

而面對自學的課程,我們也保持著學次方一貫的做法,在自學開始前我們就和孩子一起選課、規劃時間,我們希望孩子明白「既然選擇了自學,就代表你必須更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自己的安排有了更多空間與彈性,同樣的也必須承擔更多責任。

孩子誠實的說自己還是需要被提醒,但會學習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

這一切並不容易,孩子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慢慢拉近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所謂的理想是孩子能夠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並且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學;而現實則是孩子在想做的事與該做的事情間拉扯,一次又一次地打破約定,再一次又一次地往理想中的樣子更靠近。也在這些過程中去學習面對自己的成與敗,甚至是與他人之間更深層的關係連結。

由於學次方課程規劃的方式是依循著孩子的需求走的,所以孩子對於上課這件事是期待且投入的,甚至會懊惱自己因為沒完成約定而沒辦法上課。在學次方有一個共同的約定,就是上課前有幾個任務,比如:完成任一樣作業、喝水、上廁所等等,雖然我們彼此都期待孩子可以為自己的時間負責,不過想上課和能好好做到自己該做的事情獲得上課權利又是截然不同的問題了。

在秋季班甚至到春季班,我們一直陪孩子練習自主負責,我們也和家長與孩子直言:「不希望以權威壓著孩子完成約定」,但又必須讓孩子理解負責是重要的事,也因此在許多次的自學會議中,我們討論、嘗試了各種方法,像是聯絡簿、素養學分與自我檢核表等。

我們也明白,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學習任務。

第一階段是無感階段,也就是他連「自己沒完成約定」都沒發現,壓根把這件事拋在九霄雲外;第二階段是他記得這件事情,不過各種外在因子都可能影響自己完成約定的表現,孩子並將責任歸咎在其他人身上;進入第三階段時孩子開始意識到負責這件事是個人的問題,通常他記得要完成任務也能順利完成,而當真的沒完成時可以開始用「我訊息」表達為什麼他沒做到約定;到第四個階段孩子開始理解當該做的事情先做好(同時他可能有更想做的事),那他就有更多時間做想做的事,並且能意識到「約定的互信」是何意義;最後則是第五階段,孩子能夠明辨慾望及責任,且在不自我犧牲的情況下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即使先做了想做的事也不會因此造成失約。

這些事情乍聽下很簡單,但其實很多大人都做不到呢!

因此,當我問孩子覺得自學是什麼的時候,三個孩子不約而同的回答:「學習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我想這八個月的學習對孩子已然是深刻且有價值的,他們深知為自己負責是自主學習的第一步。

孩子說自學是學習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

 孩子自己問:自學學什麼? 

在寫學習狀況報告書時,我跟孩子說我有我負責的部分、爸爸媽媽有他們負責的部分,而你們也有,你們負責的是告訴大家這段時間你做了些什麼、你有什麼感覺。

我問孩子他們覺得自學是什麼?也請孩子問自己一個問題,他們問自己:「自學學了什麼?」當孩子提出這個問題時,我心裡震了一下,第一個念頭想到孩子已經長大到知道要問自己這個問題了!第二個想法則是好奇孩子會怎麼回答,不過我提醒自己放下自己的好奇,給孩子一些時間好好思考,我們於是約好兩天後來討論這件事。

而有孩子隔天表示自己想好了,對於「學了什麼」,孩子似乎一點也不覺得困難回答,每個階段的孩子也自然又真誠地回答了自己的想法。

一年級的孩子選了幾堂課當代表,告訴大家他在各堂課學到的事情,她說:「我學了藝術讓我們做一些藝術品,還有數感讓我們知道九九乘法表怎麼用,和字詞可以教我們一些國字。」孩子寫得很簡單不過也很真實而有自信,她真心地把自己的作品當作藝術品看待,也認為數感是學會如何使用數學工具而不是算術很快,更認為學會國字是重要的事情,而非痛苦的事情。

很簡單的三句話,道盡了孩子在這八個月的變化,還記得八個月前孩子那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樣子,現在已經可以清楚告訴大家這八個月自己都做了些什麼。

孩子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

二年級的這位孩子很特別,一開始他就在體制外小學,後來回到體制又走出體制。這樣的歷程讓孩子特別能感知自己的狀態,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做得很好、什麼時候做得沒那麼好,因此心情總跟著自己的狀態起伏,一下子能夠知道自己做得不錯、一下子卻又擔心努力後結果不如預期而害怕努力。

不過一直以來他最棒的就是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總是很勇敢地說出想學什麼,對於自學學了什麼他是這樣說的:「自學是開心、快樂和自由的學習。我會有學習的好奇心,我會跟媽媽說我想學什麼東西。」

還有什麼比孩子自己說出學習是快樂的更美好的事情。

四年級的孩子則解釋了這一年下來自己對自學的想法。

那時候會開啟自學的討論與計畫,是因為在語文學習的挫折讓孩子漸漸喪失對學習的熱情,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力深遠,當老師每天用將近十小時讓孩子不知自己為何而學、在學什麼時,不管用多少的共學時間都喚不回學習熱忱了。

因此這個孩子當初自學的背後原因,雖然沒有和孩子明講,卻是希望找回孩子對學習的主動性。當看到孩子寫下自己心中的自學時,我們的心裡真的非常感動──孩子真正完成了自己階段性的任務了!

他說:「自學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我有想要學習的東西,所以我想法子用實驗學習。」這裡指的實驗不只是科學實驗,而是各方面的嘗試,我們花很長的時間讓孩子明白學習有很多方法,一個不適合我們可以再找一個,不過放棄絕對不是首要選擇,而當自己有需求的時候必須主動找方法,無論是自己嘗試或是求援都是很棒的選擇!

孩子已經知道自主學習是主動想辦法去學習了。

 成果發表,完全屬於孩子的舞台 

今天是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集中訪視暨成果發表日,每個孩子有5分鐘的時間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自學生活。雖然教育局說主講人可以是家長,不過我們認為既然學習的主體是孩子,那這個任務應該就是孩子自己完成。於是在上週收到消息後,我們便開始和孩子討論要如何運用這5分鐘。對很多大人來說上台發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完全沒有經驗的孩子,於是討論後我們共同決定,與其將八個月生活硬塞,倒不如分享兩三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把故事說清楚。

從接到通知到正式上場,只有短短一個星期,我們並不會因為這次的報告而停下其他學習的腳步,我們讓孩子感受:「當平時就有認真練習、感受,就不用擔心這樣的分享或檢測了。」也因此雖然這是一個展現自我(也是展現學次方教學成果)的好時機,我們卻依然故我地沒有硬性要求練習、背稿,而是說明了當天一切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可能會遇到的狀況,最終要準備的資料以及計時練習,都是孩子要主動準備──如同平時的學習一樣。

我們也直接讓家長明白,報告的內容是孩子能夠負責的責任。

是一年級的孩子決定分享自己在數感課、藝術課和體育課學會的事情。

孩子站上台羞澀的樣子,讓台下的老師和媽媽也緊張了起來,不過介紹完數感課後孩子漸入佳境,不只告訴大家自己學了些什麼,也分享了為什麼要學、以及怎麼學。分享結束後委員問孩子:「你明年也會來分享嗎?」,孩子回答:「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想來耶。」聽到孩子的回答,我們知道她沒有把這件事情單純當成一件被規定要完成的事,也讓我們相信孩子並沒有被「規定」綁架,覺得真是太好了!

孩子分享結束後,進行問答時間。

第二位孩子則分享了他平常日的作息、圖書館專案課和自由研究。

孩子在台下時看到前面的人都完整介紹了自學的八個月,非常擔心自己準備的內容不夠完整,在當下我們並不要求孩子要講得和其他人一樣多,而是重新提醒孩子:「分享沒有制式規定,我們分享的內容,是我們想要分享、自己也喜愛的」稍稍冷靜下來的孩子仍舊帶著緊張的心情上台,整個分享過程孩子都非常緊張,平常宏亮的嗓門也變得像講悄悄話般的音量。不過孩子最棒的是堅持到最後,將所有準備好的內容都介紹完!特別感謝委員照顧孩子的情緒,溫暖地對孩子的自由研究提問,讓孩子慢慢忘記自己的緊張,揚起笑臉介紹起自己的四驅車。

孩子回答委員關於四驅車的提問,他還做了個小軌道模型帶去。

最後一位孩子則是下午場的第一個分享者,他和大家分享在數位資訊設計師做的三峽人口研究及四驅車的自由研究。

孩子在台上非常有條理地介紹自己的兩個研究,結束後委員還讚賞孩子台風穩健呢!記得委員問了孩子一個問題:「你在自學期間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孩子回答:「大概是在做房子的時候,因為是紙做的模型,所以太大力就會壞掉」。

委員接著問:「那你想過要放棄嗎?」孩子接下去說:「雖然一直失敗有時候會想放棄,但還是要堅持下去。」孩子說到這裡,我看到委員翻到孩子捧著模型的自信照片,覺得這八個月的過程真是太值得了。

孩子分享著自己的研究內容。

今天孩子報告的過程,讓人感動的除了過程中一直浮現的孩子準備的畫面,還有孩子在報告時努力、堅持的模樣,孩子們並沒有因為其他人有家長的協助,就想要依賴地呼喚爸媽幫忙,即使自己準備的內容不如其他人,孩子依舊將自己的準備如實地報告出來,接受自己、展現自己。

接下來兩周是學次方自學課的春假,設計了春假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沉澱,轟烈緊湊的兩個月,是該好好地沉澱一下自己的思緒,重新回顧與反思,整裝面對新學期的到來。

我們始終相信,自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和熱情,並綻放閃閃發亮的自己,老師和家長都是配角,真正的主角還是孩子本身。

這一次的期末報告,主角讓配角們重新被感動,兩週之後,新學期重新出發,繼續琢磨閃耀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