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桌遊課】非常嫌疑犯
非常嫌疑犯是一款由玩家分別扮演警探和目擊者的桌遊,每一次的犯罪都有12個嫌疑犯,其中只有1位是真正的犯人,警探會詢問目擊者不同的問題,目擊者需要觀察每個犯人的外觀特徵來給出自己的回答YES/NO,警探藉此來找到真正的犯人!
你覺得誰比較喜歡聽音樂呢?
聽到這邊你有沒有什麼疑惑呢?如果你有相關疑問的話,沒錯,有孩子在聽完之後也提出了疑問:我要怎麼判斷?,但如果沒有的話也沒關係,有些問題總是會在開始完之後才會發現。不過這時候我們一樣,沒有特別多做解釋,還是希望孩子們可以在遊戲的過程去感受和思考,找到出路。
解釋完規則之後,我們很快地就進入遊戲,這個遊戲對想像力豐富的孩子們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反而是因為大家都很有想法,因此在達成共識的過程中,稍微碰到了一點狀況「到底要不要把這個人的嫌疑去除」,A孩子跟B孩子覺得1號角色喜歡金屬搖滾樂、C孩子覺得1號角色不喜歡,大家意見出現了分歧。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只是孩子們需要一點幫助,我們一起回到規則本身釐清問題,很快就得到共識:「因為不想要翻錯,所以有人覺得不同意,那就先不要翻就好」,因此衝突的問題很快就得到解決!
這個遊戲的進行方式是,一次抽一個問題,由目擊者回答問題、警探們選擇把沒有嫌疑的角色去除(如果去除到真正的犯人,則遊戲結束),因此孩子們當下只需要處理一個問題即可。但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有些孩子還是會去思考「我要怎麼找到真正的犯人」、「要怎麼樣才能避免自己翻錯」,這時候孩子就自然而然地發展出自己的策略,例如將前面幾輪的問題記在心中,並在接下來的幾個回合做交叉比對,當線索一多:「喜歡搖滾音樂、有養狗、和同事相處友好」,比起只有單一線索:「喜歡搖滾音樂」,正確率自然會有提高的可能。
但回到這個遊戲最重要的事情,玩家必須要靠「外表」來給出自己的判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誤會」,也就是認知上的落差,例如目擊者覺得犯人有每天閱讀報紙的習慣,但是警探們一致覺得沒有,那這時候就會發生問題……
我們延續這個遊戲中的爭議,討論那「憑著外觀判斷一個人」這件事好嗎?
宥:「我覺得這樣不太好,因為從外觀無法看到一個人的內心」
璐:「我覺得不太好,因為我沒辦法知道他在想什麼」
楷:「我覺得這樣對他不公平,因為有些人可能會因為天生的關係有殘疾,或是外表長得沒有這麼好看,但這些都不是他可以選擇的」
這些是孩子們的想法。
我們也跟孩子們分享,其實第一時間用自身經驗來判斷一個人的外表,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但是也不宜就此列為拒絕往來戶或是無條件地相信對方,相處絕對是很重要的一環。
也讓孩子們順勢想想看並分享自己用「外觀判斷一個人」的親身經驗:
穎:「我曾經因為一個人的行為很奇怪,感到害怕,所以離他遠一點」
柔:「我第一次看到老師的時候,覺得他很兇所以不敢靠近他,但後來發現他其實人很好」
由於用外觀判斷一個人,根據的可能是我們的生命經驗,也有可能是我們的刻板印象,我們接著討論「刻板印象」。我們先從比較容易理解,孩子們生活中也比較常碰到的「性別與職業的關係」開始討論,孩子們試著去回憶是否有哪些職業,直覺只會想到特定性別,像可能是消防員(男)、警察(男)、老師(女)、護理士(女)等等,但每個人的印象可能不太一樣,所以我們也去找了相關公會或是政府的統計資料,因此瞭解到雖然某些職業中,可能還是特定性別的人占大多數,但因為社會風氣越來越開放,大家也更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職業。
最後,我們丟給了孩子一個問題,請他們試著回應「我覺得親子廁所,不應該開放給爸爸進去,因為我覺得大人的男生跟女生共用一個廁所這樣很不好」。孩子們聽了之後,一致反對這個論點:
丞:「我覺得這樣很不公平,而且如果是單親爸爸怎麼辦」
凡也接著說:「親子廁所就應該要給爸爸媽媽都可以帶小孩進去阿」
其他孩子也都認為親子這個詞應該是包含爸爸與媽媽,如果排除其中一方,那就是有歧視之虞,不過也有孩子試著解決我的顧慮,提出覺得可以在男廁跟女廁都有設置親子廁所,然後以大人的性別為主來決定使用哪一個!
在最後,我們並沒有跟孩子們說「用外觀判斷一個人」或是「職業與性別的關係」這兩件事怎麼想才是好、怎麼想就是不好,但是相信經過以上的討論、聽聽不同的人的意見,孩子們心裡都有自己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