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瀰漫盛夏氣息的暑假
降落駐點:新竹市三民國中
初上國中的孩子,認真的問著:「老師,理化是什麼?」
如果說認識元素是進入化學之門的第一道關口,那麼這群孩子正是躍躍欲試的初心勇者們。
先別急著翻課本,這次讓我們靠自己探索未知的領域!
有效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擄獲注意力。
「卡牌堆中隱藏著幾道規則,請發揮你們觀察力,找出各種分類的方法。」
發下泡泡卡牌,馬上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大家專注地觀察牌面上的線索,逐漸建立出各種分類的依據:
枝葉和金塊圖示能將卡牌一分為二,如果從部首切入可以分成金字旁、气部與石字旁。
以數字依序排出,發現圓環的顏色會以區塊呈現,而圓環上的點點,可將卡牌分成八堆。
大部分孩子都提出共同性的分類方法,但也有些好玩的發現:
英文字母看似很厲害,卻摸不透規律。看見平時常聽到的鈣、氧等元素,孩子便從日常生活的經驗去嘗試分類。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有一組反覆的對照飲料零食的包裝與牌堆,原來他們正試圖找出能否被人體吸收作為分類的依據。
普遍性引起共鳴,獨特性引發討論
孩子上台發表時,普遍性的共同答案會引起共鳴,但獨特的創意發想卻帶動更熱烈的討論,台上台下的趣味對話,串起了孩子與原本陌生元素間的連結。
建立自己的週期表
「接下來,請大家以能夠同時符合最多分類規則為目標,將所有卡牌擺入底板。」
這是最困難也最挑戰孩子耐心的一個階段,為了同時滿足分類的規則,孩子需要反覆檢查、臨機應變的調整。
有些組別能維持討論的熱度、卡關時能積極嘗試更多可能性。有些組別會因為無法立即成功,開始有些孩子會分心或放棄。老師在這個階段需要細心觀察組內討論的氣氛,給予間接或直接的提示與幫助,目的是推動孩子繼續嘗試!
當所有組別都完成週期表的建立,隨即發下新的元素,讓孩子嘗試找到屬於它們的位置,這是一個歸納與分析的練習:若孩子是依靠背誦,則無法辨認新的元素、若孩子理解分類屬性,便能無誤地找出元素在周期表上的相對位置。
特別將週期表排成直式,是為了讓學生歸零從分類出發,而不受限於既有的週期表樣式。
下課鐘聲響起,看著孩子靠自己完成的週期表,也許他們不像我們的學生時期,總是先以各式口訣背熟了每個元素與符號,但他們掌握了更重要的學習層次:這是早期科學家建立週期表的最初目的。
在學生尚未背誦元素符號前,透過老師的引導產出了該學習領域的雛形,這是多麼珍貴的過程啊!我們能夠期待這群孩子到國二接觸理化課程時,對於課本的符號,在規律性或性質上能有更強烈的連結。
艦長感想:
以元素迷航帶領學生認識元素與週期表的活動背後,包含了更長遠的期望:培養出主動且多元的學習驅動力。
設計遊戲的過程中,我們摸索著各種可能性,試著找出更多學習路徑。
發達的網路讓我們有無數個管道去取得現成的知識,我們若能讓學生有機會以問題導向去嘗試不同解法,當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遇到現有知識無法解決的難題,會促使他更進一步去發問、閱讀及討論,有助於培養自學的能力。
文/吳冠萱、編輯/林佳瑩
■文章經作者同意刊載,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