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的時候,我們一起透過遊戲來設計了給不同對象的菜單(點我回顧課程內容)。接下來,我們就要正式地進入到準備成果驗收的環節啦!
時至此時,孩子們已經知道營養素不能直接用六大類定生死,許多食物同時包含了六大類中的多項營養內容,甚至當我們更進一步去探討到維生素、礦物質時,孩子也可以知道不同大類項目的食物中,可能會含有相同的微量營養素。
有了這些先備知識後,接下來就是要開始真正進入到配菜的階段囉。
【料理方法對食物的影響】
因為孩子們是在家裡上課,所以沒辦法一個一個測試不同料理法的方式、口感等內容,當然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料理方法可能會對食物的營養素有不同的影響,但是孩子還不知道,因此延續之前習得的測試能力,我們要為「料理方法」做個鋪陳。
練習用電鍋、練習做實驗比較 #操作練習 #比較差異 #實驗的過程
孩子們對於自己要來做午餐料理是相當期待的,不過我們也不是隨便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為了讓孩子更能夠去注意到自己究竟在做些什麼,所以我們用了布丁的不同作法,來練習探究,希望讓孩子有意識地執行「只改變一個因素、從頭到尾的過程都要記錄、結果要記錄並且進行比較、提出觀點」這樣的過程。
這次我們先參考了《公視遊戲本》裡的內容,讓孩子挑戰看看依著上面的步驟進行實驗,並且試著自己做紀錄。
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其實包含了許多眉角,孩子們各自做了不同面向的紀錄,雖然沒有人確實地能夠做到完整,不過經過上課時的互相看紀錄、討論,孩子們也確實說出了幾個重點:
- 實驗的結果要記得拍照
- 實驗(料理)的結果要吃吃看才可以比較,下次才有機會修正
- 錄下實驗過程,重點是實驗本身、不是自己的臉
- 下次講話要慢一點,並且把步驟和材料都請清楚,這樣才可以讓人聽得清楚
- 實驗(料理)的口感與結果會因人而異,其中我們三個人結果不同的一大原因,可能是工具的不同
你沒看錯,上面的討論,都是孩子自己提出來的檢討,所以孩子們最後也拿了自己的工具來互相檢查,並且確定了原來材料的量、加熱的工具等等,都可以影響這麼多!
沒關係,下一次會更好 #自我修正 #比較差異 #實驗的過程
有了這些經驗後,孩子也意識到這次的實驗算是一個沒有被完成的過程,因此大家也說好再試一次,這次我們要進一步探討「料理方法的不同,會對營養素產生影響嗎?」
之前我們實驗過用點液來檢驗澱粉,也注意到了可能含有澱粉的食物有哪些,而不同的澱粉食物也會有一些顏色上的差異(澱粉中有支鏈和直鏈的部分,則沒有特別提起)。
這次我們想要來試試看,同樣的物質、用不同的料理方法,對於澱粉來說會不會有含量上的差別?其實選用米飯的不同狀態,目的也是為了要讓孩子熟悉電鍋的使用,不只是做實驗觀察的練習、也是要為成果驗收的午餐饗宴做準備。
這次的「三種米飯狀態之澱粉檢驗」並不複雜,所以這次還是讓孩子們做整個實驗的主導,甚至我們一樣不是在課堂時一起執行,因此在課堂中我們仔細地討論了每個步驟,以及這次要注意的事情。
孩子在這次的實驗中,也確實可以清楚地描述了自己看見的(表象)、觀察到的(有意識地注意差別),並且說明自己的步驟以及可能會影響結果的因素。
最後孩子們提出了自己關於「不同料理的方式對澱粉影響」的想法:
【準備實際做料理囉】
有了使用工具做料理的經驗後,我們就要實際地來準備一頓健康的午餐囉。結合這幾次的學習經驗,孩子要從真實的食譜網站上,透過適當食材的篩選來搭配出合適的料理,這次我們讓孩子使用的網站是《愛料理iCook》,因此孩子們要先設定自己要準備料理給怎樣的對象,並且觀察對方的生活作息以選定出合適的食材。
給家人的愛 #資料比對 #網路應用
要近距離觀察一個人的生活,並且給出正確的食物搭配,自然就是觀察自己的家人囉,所以這次的練習就是要設計出一道給家人的料理。
不過……當然不意外地,孩子們還是會先選擇自己愛吃的料理啦,這是人之常情倒是沒關係,能不能確實知道自己吃下什麼東西才是重要的呢。
查好食譜後,就要讓孩子們自己在家裡先試做看看,而這裡也確實會反映出每個孩子在家裡可以得到的協助,以及自己過往的學習經驗、生活技能。
當然,這本來就是我們每個人必定會經驗到的過程,所以沒有什麼好比較的,所以當孩子在選定自己要試做的料理時,一個最大的原則就是「必須要大部分事情都是自己可以做到且完成的」。
我們練習了電鍋,所以電鍋料理其實已經很足夠了,當然可能在找尋食譜的過程中,孩子並沒有找到自己滿意的電鍋料理,這時候就是自己必須面對及選擇的時候,藉著這樣的機會,我們也談了「當自己具備的能力越多時,自己就會越有選擇的權利;反之,如果平常沒有做過練習,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自然就沒什麼可以選擇」這樣的話題。
能夠談論到這個話題的機會並不多,不過趁著在家裡上課,許多事情必須仰賴平時的生活練習,我想這是一個很值得把握的機會來談論「自身對能力養成的態度」。
所以平時做過煎炒的孩子能夠選擇紅蘿蔔炒蛋、剛學用電鍋的孩子選擇飯糰,就是盡力地做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這個加那個迸出更營養 #資料比對 #網路應用
每一種營養素其實彼此的關係是比想像中還要更近的,甚至微量元素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所以孩子們用了自己的課本和其他文本資料,紀錄了一些加在一起吃滿好吃、而且對於特定的營養狀態可能更有加乘的食物。
有了這樣的內容後,孩子們持續地去搭配合適的菜單,同時,我們也談論到「不是想要給什麼營養,就全部都塞那些東西!」比如想要有鈣質,不是一直吃喝乳製品,這樣可能也會導致油脂含量攝取過高!至此,我們開始進入到熱量以及營養素比例的問題。
搭配剛好即將開幕的東京奧運,我們用「運動員的食譜」作為媒介,參考適合運動員的食物成分比例,看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愛喝的玉米濃湯根本不及格呀!
【迎來驗收──午餐饗宴】
經過了一連串的料理試作、食譜修正,孩子們最終還是成功設計出一頓有內容以及可執行的午餐菜單。
對自我的要求、對團隊的負責 #團隊合作 #溝通表達
在一開始準備這場午餐饗宴時,我就已經告知孩子「這次我不是老師的身分來和你們一起辦,也就是說我不會主動去引導也不會承擔大部分的工作。相反的,我會把我分配到的事情都做好,所以我們就是平等的共同完成這件事情、各自把各自要負責的事情做好。」
因此從事前的準備、事情發生當下的過程、以及事情結束後的收尾,都是要我們一起合作完成的,要做這樣完整的規劃,我們就藉機延續了介紹運動員時,跟著大谷翔平一起被提到的《曼陀羅思考法》來進行規劃。
我們先在google meet的白板一起進行了討論,接著介紹了《曼陀羅思考法》後,就一起做操作,之後則讓孩子自行將剩下的格子填起來。
接著孩子們也將當天的角色進行分工,並且說好想要自己試試看私下約練,也就是老師只要在驗收前一天做『「驗收的準備」驗收』就好,聽起來很繞口,不過白話就是說孩子們決定自己試著搞定當天的工作串聯。
所以孩子在事前做了食譜書的準備、自己錄影和練習主持、試做料理並且修改菜單裡的做法、安排自己的工作項目及順序、製作邀請函等等。
孩子害羞地分享自己幫自己錄影、練主持的過程,雖然真的練習很次,不過實際共同練習的時候還是會緊張。除了練習主持,孩子也盡力去做自己可以完成的每一個練習,甚至也挑戰了用平板來創作邀請函。
有個小插曲是,在給我的驗收表現時,其實有孩子沒有準備好自己該負責的事情,那一開始就講好我們各自負責接著在最後把整個活動完成,所以我的工作是負責和大家聯絡以及採買,並不是救火。
因此再次強調我們是平等作業、團隊合作後,有孩子主動主導了討論,並且委婉有禮地提了分工修正的想法,實際上孩子提出了讓沒準備的那位孩子不能當廚師的建議,但是表達的內容及語氣溫和平靜,最後更在大家都同意這樣的做法後,延續此提議將實際的作法繼續討論、確定下來。而更重要的是,孩子的選擇不是全部扛下對方沒有做到或是不能做的事情,孩子思考了事前準備對於當天活動的影響後,仍保留了那位同學在當天的權利與義務,讓對方當天仍有機會上場表現。
這真的是讓人相當感動的一段討論,也讓人看見孩子更進一步的成長。
活動快轉到當天,孩子們的約練、試做,終於要正式來了!
照著平時的練習,孩子很快地就將食材與工具準備好,就算和平時在家裡用的東西略有不同,但大致上每種工具都有人用過,因此孩子們也很快地交換使用經驗。
文/林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