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班第二學期的主題結合了捏麵人與紙芝居兩個傳統技藝,兩周春假後的第一節課我們先一起醒醒腦。
捏麵人的起源傳說來自諸葛亮七擒孟獲後一行人回朝路上的故事,孩子化身孔明的兩組軍隊收集材料,以製作祭祀亡靈的麵人。雖然是歷史故事,不過我們今天玩的是數感策略遊戲,這個遊戲的靈感來自學次方早期的蔬菜收集遊戲,以及最近剛和孩子們玩過的《富饒之城》。
遊戲規則很簡單,孩子隨機分成兩個陣營,目標皆為在遊戲結束前製作出能得到最高分的麵人。兩陣營內部各自決定順序輪流動作,每回合可以執行六個動作,動作包含移動小人、拿取製做麵人材料以及製作麵人,每個玩家蒐集到的材料不能共用,而收集到的麵人則由陣營內共享,不同難度的麵人得分不同,收集到最多同色面人的陣營也會額外得分,因此遊戲過程包含了孩子各自的策略及團隊合作。
基礎版遊戲,用簡單的花片和教室印的卡牌進行
在類型的遊戲裡大多可以觀察到孩子不同的策略,剛開始遊戲時有孩子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甚至發生了喜歡藍色所以開始瘋狂拿藍色的情況,而有這樣單純的孩子,當然也有深思型的孩子,他知道越複雜的麵人可以得越高分,於是開始累積材料,就算可以做基礎的白色麵人也不輕易妥協。
孩子在動作前在空中模擬。
大家都表情嚴肅的思考著接下來該如何動作。
經過幾輪遊戲後,孩子大多可以掌握策略,在持有材料上限(遊戲規則限制)及得分上做取捨,於是組內便開始討論起戰術,像是集中戰力蒐集對手短缺顏色的麵人、組內分工有人專職負責高難度麵人其他夥伴則協助控制遊戲結束時機、也有人注意到隊友戰略不足開始下指導棋,秉持學次方的基本原則只要沒有人的權益受到侵害老師是一概不介入討論的。
組內盤點著手上的麵人,討論團隊策略。
第一輪遊戲結束,兩隊孩子比分相差超過12分(基礎麵人1分、進階麵人3分、超級麵人5分),我們稍作停留,互相分享戰術後遊戲難度提升,加入了能夠影響對手的角色卡,角色卡的技能包含自我強化及攻擊對手,孩子們都能理解角色卡能影響他人,不過在遊戲之初對於在適當時機選擇角色還不是那麼上手,常會發生選了一個角色,卻沒發揮關鍵功能的情況。
孩子思考著應該選哪個角色。
過了幾回合貌似做白工的過程後,就開始有孩子發現選擇角色的訣竅,也有人開始分析對手可能的選擇,甚至有人發現最後一回合的選擇應該和前面不同。由於大家都思考的很認真,第二回合的遊戲時間拉得更長,因此我們還沒講捏麵人故事最後的結果,最後我們約好下堂課繼續把故事講完。
文 / 藍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