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節課實驗後我們簡單做了口頭結論,今天一上課我簡單帶學生看過一次科學寫作的基本句構,並將其中一組實驗的結果以該方式書寫,再請學生用各自的理解寫下自己負責的實驗結果。起先大家會因為擔心寫錯而反覆確認,不過我請學生先挑選適合的句子,再寫下實驗結果即可,畢竟是第一次寫,我們不求完美,但求以完整的話呈現出實驗結果。(關於科學寫作的基本句型可參考阿簡老師的生物筆記,裡面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呢!)
各自完成實驗結果報告後,學生由樹薯粉、太白粉、玉米澱粉及番薯粉四種澱粉中挑一種根據上節課的實驗結果來進行實驗。上堂課,我們得出樹薯粉的糊化條件為50~68度間(確認實驗尚未完成),且加入水後需伴隨快速攪拌,故我們假設四種澱粉的糊化溫度應該不會相差太遠,因此以此為區間開始進行實驗。
實驗剛開始學生便發現單人實驗不容易做到一邊實驗一邊紀錄(水涼的很快),因此有人提出希望我能夠幫忙記下溫度,於是我們達成的默契是學生告訴我他負責的澱粉是什麼以及實驗溫度,並在測試後說明實驗成功(糊化)或失敗,再由我簡單在黑板寫下實驗結果。
當學生做完兩組實驗後便能取得新的糊化溫度區間,再藉由新的結果思考下一步動作。較晚開始的學生也能參考其他人的實驗結果來決定自己的第一個實驗溫度要取接近70度還是接近50度。
而在這次實驗中負責樹薯粉的學生,意外發現在68度甚至70度下樹薯粉液是無法糊化的,於是他做了二次確認,確認真的沒辦法達到糊化後才進一步提高水溫。在這些實驗裡學生不斷在思考,思考每一步之間的關係、思考動作的合理性、也考慮實驗過程中可能忽略的細節,這是食譜式實驗困難做到的。
當然,實驗中免不了小意外,像是玉米粉買錯造成實驗失敗,或是取熱水時沒有注意到有人把冷水倒回加熱鍋中導致水溫下降等,不過在保持開放討論的安全情況下,學生能自在的面對這些情況,很快調整心情繼續進行下一次實驗。
像這樣的實驗,我們大概會需要10~15分鐘的收拾,因此我在下課前20分鐘左右集合學生,請學生以課堂一開始的句構各自發表今天的實驗結果及進度。最後學生的實驗結果如下:
樹薯粉:74度 < 糊化溫度 < 75度
太白粉:67度 < 糊化溫度 < 68度
番薯粉:80度 < 糊化溫度 < 84度
玉米粉:買錯了,需要重做實驗。
糯米粉:糊化溫度 < 80度
有了課堂開始的經驗,有學生在收拾後馬上來問我是不是要把結果記下來,不過考慮時間已經晚了,我們只先拍下黑板紀錄,下次課堂一樣從實驗報告書寫開始。
文 / 藍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