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次方沒有單純的紙筆測驗,我們也不用分數來評斷孩子,但『評量』仍就是了解孩子學習狀況,以及讓老師調整課程節奏很重要的一環。今天早上我們進行了秋季的季末驗收,將這學季所學拆分成五個關卡,教室變成一片海洋,每個孩子都是獨自駕船的船長,到每個小島(關卡)上進行任務挑戰。
每個島的挑戰時間為20分鐘,從閱讀關卡指示、解任務到對答案都由孩子獨立進行,甚至在最後階段提供評分依據讓孩子進行自評。這樣的設計除了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完成度到哪裡,也能釐清在挑戰的時候有哪些部分是真的不會、哪些部分是來不及做完、又有哪些部分是解讀題目時會錯意了。當然,讓孩子自己對答案,也能解放老師的人力,讓老師能更仔細的觀察每個孩子解題的狀況。
而為了做到讓孩子自主完成這一切,我們將每個關卡都拆分成2~3個小任務,並在過了8分鐘時提醒孩子,還在第一個任務的話要注意時間,先開始對答案了,以免來不及完成後面的任務。經過一兩輪練習後,孩子開始能評估自己的進度較慢是因為不會還是因為速度慢,如果是因為不會,那就先打開解答,確認這個關卡的目標是什麼,讓自己能夠繼續往下挑戰;而若只是動作慢些但蠻有把握可以完成任務,就需要設停損點,決定什麼時候對答案。像這樣的驗收活動,除了能了解孩子現階段學習狀況外,也能練習應變能力呢!
小島一:小石頭的旅程 #實驗 #生詞解釋 #時間運算
在這個關卡裡,孩子必須重現侵蝕、搬運和堆積的歷程,並寫下這三個詞所代表的意義。完成這個任務後,孩子將打開第二個任務,解幾題和水流作用有關的時間換算問題,寫出算式、答案正確、記得寫答都可以獲得一個貼紙。在對答案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孩子一面閱讀一面點頭,偶爾發出「噢~我忘了還有這個。」的聲響,這都表示孩子再一次的複習了喔。
小島二:最佳攝影師 #地圖判讀 #資料搜尋 #攝影
這是唯一一個完全不動筆的關卡,主要確認孩子能夠知道台灣的東邊和西邊分別在地圖上的哪個位置,藉由判讀方位在地圖上將北海岸沿線行政區標示出來。接著,每個人的任務袋中都會有一張卡片標示著「起點在萬里區,終點在基隆市」以及兩張景點卡。孩子必須查找出兩張景點分別在哪個行政區,再判斷如果要規劃路線,應該誰是起點誰是終點。
這個關卡是所有關卡裡最兩極的,有的人查得很快,甚至有5分鐘的休息時間,也有人花了好一段時間才發現黑板柱上各種資料的功能,不過每個人都相當努力的在闖關呢!
小島三:我會做模型 #倍數 #放大縮小 #尺 #模型製作
配合製作海蝕地形模型而出現的關卡,在這個關卡裡孩子需要做到尺規使用、比例運算等。每個孩子都用不太一樣的方法解決問題,有的人用尺來『量』出比例、有人心算、也有孩子仔細地記下數據進行運算。用什麼方式都很好,重要的是能夠獨立操作整個歷程,真實的用數學解決問題。
小島四:北海岸景點搜尋 #資料搜尋 #生字
這個關卡看起來是讓孩子練習在文本中找到需要的資料,但其實偷偷藏著國字書寫練習。我們把文本中的生字塗掉改成注音,請孩子填答時要改成國字。因此,除了確定孩子能找到答案,還能知道孩子對於這學季所學生字的掌握程度。
此外,老師很調皮的在這個關卡留了一個找不到答案的問題,沒料平常遇到找不到資料馬上會發問或是說這個查不到的孩子們,這回都懷疑是自己沒找到答案,實在是非常有趣呢!看來驗收對孩子來說,跟上課的輕鬆氣氛還是有些差別呢。
小島五:蕈狀岩的一生 #差異侵蝕 #科學解釋 #模型
最後一個關卡從影片開始,孩子看完一段差異侵蝕的影片後,需要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情。再藉由這件事情的結果,去推論蕈狀岩的一生會經過哪些歷程,利用黏土將無頸期、粗頸期、細頸期和斷頭期四個時期做出來。
結束後的沉澱
驗收結束後,我們再次和孩子強調驗收不是考試,而是讓孩子自己和老師都了解目前學習的狀況,而這段討論也是為了下周三發學季回饋單做準備。我們解釋了PASS和NOT YET的意思,通過不代表不需要再學習,尚未通過也不代表不及格或是一輩子都學不會了。在這段期間裡,老師會有老師的看見,孩子也會練習看見自己的學習狀態。了解自己現階段的狀態,持續修正,才是驗收最重要的事情呢!
文/藍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