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發表準備
接下來的課程,幾乎是以實作練習為主體,實際地投入成發活動的準備,過程中也會適時地蒐集回饋,幫助孩子做活動調整。
『實作練習 Practice』 與館方討論活動規劃
課程目標:進一步和圖書館電話、現場確認活動規劃
能力指標:表達能力(初階→進階)
– 講話很片段,尚無法組成一個完整的句子(例:沒主詞、受詞) – 即使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有時候還是很難讓對方完全聽懂他想表達什麼 – 描述一件事情時需要與對方對話才能表達得較完整 |
等待圖書館考慮的兩天中,孩子和老師也沒有閒著,除了進行活動其他部份的準備外,老師也和孩子練習,要怎麼打電話去和圖書館確認結果?(就像出去要自己問,電話也要自己打)
就像上次一樣,老師陪著孩子設想各種情境,但這次先讓孩子自己練習想看看可能的情境,老師再做補充。孩子開始討論像是對方答應、和對方沒答應的情況,要怎麼回覆,老師接著再補充可能會有部分答應、或對方需要更多時間想等回覆,孩子再接著練習、想像怎麼回答比較好。
提案的兩天後,孩子準備好要打去問結果了!雖然進行了很多練習,但孩子還是會有怯場、緊張的心情。電話接通後,孩子聽到對方說可以辦說故事活動,但書展的部份只能活動當天展出(否則會影響書籍借閱),雖然是練習過的情境(部份答應)孩子還是緊張地忘記了要怎麼回覆。
對老師來說,原則上只會在旁邊鼓勵孩子,不會直接幫孩子完成任務;如果真的遇到電話中完全愣在原地的情況,老師才會接過來跟對方說不好意思待會再打,但還是要由孩子之後自己去完成,如果沒有做完,就無法推進活動的準備。
在經過一些緊張、忘詞的小插曲後,孩子還是順利地完成了這次的電話任務,也和對方約了時間,要再去圖書館討論活動細節。因此孩子開始準備到圖書館要和館方討論什麼,怎麼做提問和回應。
經過前兩次的練習,老師也慢慢開始從主持討論的角色,減少到總結大家意見的角色(讓孩子自己提意見、進行討論,老師只幫大家整理結論)。因為一直是和同樣的館員接洽,內容也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老師就慢慢協助地更少,讓孩子在活動準備的過程中,漸漸習慣自己和對方提問回應、討論溝通。
『實作練習Practice』 撰寫書籍介紹
能力指標:寫作能力(初階→進階)
– 可以用注音寫出自己想寫的 – 可以用注音和國字夾雜寫出句子 – 善用已知的國字書寫 |
在和圖書館接洽的過程中,館方很熱心地提議可以準備海報貼在圖書館,因此孩子決定要製作海報,並在上面為自己的選書寫上推薦文。於是孩子一人準備一張海報,著手開始給十本書寫上簡介。
決定選書時,孩子已經把書讀過一遍,練習說故事的過程中,也反覆閱讀過,因此每本書的內容對孩子來說都是熟悉的。而經過這次撰寫簡介,也讓孩子有機會確認自己對書的理解,以及活動時若有人詢問,能夠介紹自己的選書。
在動筆寫簡介之前,老師先讓孩子講一遍想要怎麼介紹這本書,說完後再開始寫,因為用說的比用寫的,對孩子來說容易、直接許多,這麼做可以降低一開始的難度,孩子可以更好地練習怎麼寫出書籍介紹。這些都是考慮孩子先備知識、能力後可以做的調整。
如果孩子還是想不出來要怎麼寫,老師會和他一起討論,多問他一些問題,像是「你喜歡這本書的什麼地方?」「最有趣的是什麼?」等,幫助他一起想;或是老師提供一些看到的特色、關鍵字,然後孩子自己組織成一段通順的介紹。
不過,對於課堂上不同年齡的孩子,要求的能力表現、書籍簡介的標準也不同,例如一年級的孩子每本書要寫一兩句話,四年級的孩子則要寫50字以上的介紹;老師提供的協助多寡、方式也都會有所調整,例如寫了一兩次後,老師就會鼓勵大孩子自己直接寫,不用先跟老師講一遍。
是否能快速轉換到自己獨立完成,除了年齡外,孩子的性格也會有所影響,有些孩子即便能力夠,也不一定那麼快就敢於嘗試自己完成,因此老師也會在過程中隨時調整。最後大約到第七、八本,每個孩子都可以自己獨立完成剩下的部份。
即便有時卡關,孩子還是很努力地給書一本本寫上推薦文,累的時候一樣慢慢地寫,因為拖著寫不完,回家沒有老師陪在旁邊更加困難。最後寫了長長的一整天,終於寫完了感覺永遠寫不完的推薦文海報。
『實作練習Practice』 說故事練習
課程目標:練習說故事並互相給回饋建議
能力指標:說故事表演(初階→進階)
– 可以看著書念完故事,但沒辦法有其他更豐富的表現,像是語氣、情緒起伏。 – 可以有起伏、加入情感表現地說故事,但口語外的其他表現方式呈現較少。 – 可以生動地說故事,加入肢體動作、觀眾互動等更多樣的表演。 |
除了籌備活動外,成發前還要準備的,就是練習說故事。其實早在撰寫活動企劃時,老師就開始慢慢讓孩子練習說故事,像是要回家、找朋友說故事、蒐集回饋的作業。孩子從一開始單調地拿著書唸故事,慢慢進步到把書朝外翻給觀眾展示、加入道具、甚至最後還加入了有獎徵答的互動。
課堂中,孩子也會輪流說故事,並互相給回饋。每次有人說完故事後,其他人就要回饋這個人那裡講得好、哪裡可以做調整。像是說故事能有起伏、搭配好的動作,但身體一直扭來扭去、眼睛太常看著書沒看觀眾。另外老師也會幫孩子錄音,自己檢查看看聲音是不是夠大夠清楚。
在互相給回饋建議的部分,孩子一開始能注意到的面向比較有限,像是肢體動作類的表現,可能就不是一開始會注意到的。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老師會給比較多的建議,讓孩子觀察到其實說故事還有很多可以注意的細節。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慢慢就能給出越來越豐富的建議,因此到後來,老師反而要多說孩子做得好的部分、也提醒孩子多說對方做得好的地方,否則孩子變得大多只給建議了。
而同樣的練習、回饋方式,也會安排在孩子的回家作業中,講故事給家人朋友聽,然後記錄下對方給予的回饋(做得好的、可以更好的)。在這樣反覆練習、修正的過程中,孩子越來越自然熟練,甚至都能把故事背起來了,也能夠互相合作幫忙翻書、在其他人講故事時耐心等待不打擾,準備好走出教室去說故事!
『實作練習Practice』 野餐故事活動預演
課程目標:說故事活動預演,練習臨場反應
能力指標:勇敢嘗試(初階→進階)
– 新的事情/超出預料範圍就不想做,不管困難或簡單 – 只願意做超級有把握的事 – 可能沒把握扭捏一陣子,但最後會願意試試看 |
在圖書館說故事活動的一週前,孩子辦了另一場在台北大學草皮的野餐說故事活動,這場活動既是對外成發的一部份,也是給孩子多一次預演的機會,畢竟平時的練習,和上台時的臨場感還是很不一樣的。
預演的目的是讓孩子練習在實際出門、遇到陌生聽眾時,看看會不會有其他意料之外的情況,又能夠如何面對處理。例如孩子沒有多做宣傳,因此老師早已預料,也跟孩子說可能不會有人來,但孩子還是很樂觀地期待活動會滿場!實際開始時,卻發現除了自己的爸媽外,都沒有其他聽眾。
第一個孩子說完故事後,老師集合孩子,問大家想不想成功完成這次的野餐說故事?附近的草皮有一些路人、在玩的家庭,要不要去邀請他們參加?這麼突然地要去和路人搭話,孩子其實很緊張也有些猶豫,但因為很希望可以真的有陌生人參加活動,再加上爸媽給予的鼓勵,孩子開始練習如何邀請路人,並勇敢地付諸行動!
幸運的是,孩子找到了原本就想參加活動,但找不到地點的家庭,也邀請到更多人一起加入聽故事。原本沒什麼人的活動,忽然出現了很多聽眾,給了孩子很大的鼓勵,第一個講故事的孩子,甚至問老師他能不能再重新講一次。
這些真實遇到的問題、解決過程,都是預演給孩子很好的練習機會。除了沒有觀眾的突發狀況外,後來真的有觀眾後,孩子太過興奮而互相搶答彼此給觀眾的問題,或是在野餐墊上滾來滾去等,都是正式成發前需要修正的問題。
因此回到教室後,老師也帶著孩子進行出門回來後一貫的沉澱時間,討論今天有什麼做得不錯的?有什麼下次可以更好的?也會讓孩子互相稱讚彼此的表現。雖然整理出很多成發時可以進步的地方,但老師會將收尾停在肯定自己、或是肯定夥伴的部分,給孩子活動前多一些信心。
成果發表:小孩唸書機
『實作練習Practice』 小孩唸書機活動執行
經過漫長的準備,成果發表活動「小孩唸書機」終於真正實現了!到了活動當天,其實老師除了陪著孩子完成成發,也不會再多做什麼協助,會做的就是觀察孩子的表現、拍照,紀錄成發活動,以及孩子這段時間的成長表現。
成果發表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用到一路以來練習、培養的各種能力,包括說故事的表達、表演、跟觀眾互動的能力,也有很多遇到突發狀況的臨場考驗,像是要在圖書館比較安靜、正式的氛圍中說故事的緊張感;又或是活動剛開始一樣人很少,這次孩子就能夠毫不猶豫地,下樓到附近的公園邀請路人來參與。
在這一手策畫、準備、執行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反覆地練習了各種需要的能力,最後的成果發表雖然是一個重要的評量,也是孩子多方能力的展現,但其實所有的進步,早在每次的課程中就悄悄發生,不管是臨場問題的處理、生動說故事的表現、各司其職的順暢分工,都讓這段時間的努力和進步,很具體地在成發活動中展現出來。
『過去經驗 Background』 成發沉澱與反思
完成成果發表後,這次的專案課也步入尾聲。最後一堂課,老師帶著孩子進行沉澱活動,重新整理這段時間的學習。孩子用甘特圖的方式,記錄下整個過程做了些什麼、學到些什麼,回憶、重拾這段時間的所學,有系統地記錄這些經歷,也更具體地意識到自己的成長和成果,看見自己其實做到很多原本以為很難的事情。
老師和孩子也一起討論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各種感受和想法,像是最喜歡的事情、哪件事特別有成就感、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要如何做得更好?並且也對於自己和夥伴表現好的地方給予肯定。這些沉澱反思,幫助孩子將這段經歷,整理成自己的成長體驗,即便這次專案課已經告一段落,也會成為未來繼續學習、成長的重要養分與基礎。
這次的專案課解密,帶大家用更仔細的方式,看每段課程中老師如何操作,以及設定的目標和能力分級,希望能讓大家對專案課設計有更具體的想像。如果想要設計自己的專案課,可以閱讀我們的👉任何人都可以上手的跨領域設計…嗎?(0)概論篇系列文章,更仔細地帶你一步一步設計自己的專案課程!
文/周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