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發表提案
完成閱讀角改造後,課程也進行了將近一半,開始著手準備最終的成果發表。
『過去經驗 Background』 成發主題討論
課程目標:從先前的上課經驗,發想、討論並決定專案課的成果發表主題
能力指標:點子發想(初階→進階)
– 經過引導、他人提問後,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 – 主動從別人提出的點子,延伸成自己的想法 – 主動提出跟別人不一樣的,自己的想法 |
在專案課的前半段,雖然還沒有正式討論過成發要做些什麼,但孩子都知道專案課的最後要完成一個大的任務,老師也不時和孩子聊聊各種可能的想法,例如在書展、圖書館看到的各種活動。
因此老師和孩子更進一步地討論成發主題時,大家先一起回想,在圖書館、書展有觀察到哪些活動?例如書評分享、影片座談、說故事活動等。從這些活動,大家再繼續想,哪些活動是自己會想做、也適合、有能力當作成發題目的?綜合考量這些面向,最後大家決定以擺書展、說故事活動為這次的成發主題,並且命名為「小孩念書機」。
確定主題後,同時也討論了接下來一個月的概略進度,老師協助列出了活動舉辦前所有要完成的事項,例如練習說故事、完成主題選書、送出企劃書提案等,孩子再一起討論每件事情要如何完成的概略規劃,如此也擬定了接下來大致的課程內容。
❓如何訂出適合的成發目標?有沒有哪些原則可以參考?
走出教室:成果發表的目標,建議可以超出教室和課堂,不會只是班上同學間的發表、分享,而是可以有教室以外,來自真實世界的觀眾或服務對象,例如學校的其他學生、圖書館聽故事的孩子等。這樣的設計,會讓孩子更能感受到自己在解決真實的問題,看到投入工作的價值。 如果可以,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工作者、實際遇到這些問題的人,來實際和孩子聊聊他們的經驗、給孩子的活動一些回饋,這些真實的接觸,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投入的工作,被賦予更大的意義和目標。 參考文章:https://www.edutopia.org/article/3-common-pbl-problems-and-solutions
❓如果孩子訂出太難或太簡單的成發目標,要怎麼辦? 如果孩子訂出的題目太難,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大目標拆細,看看要做到這件事情,需要達成哪些小目標?然後評估是不是每個都要做到。如果孩子還是覺得都要做到,那可以一起安排看看時間,孩子就會知道為什麼不可行。 太簡單的話,則是可以看達成目標需要用到哪些能力,符合這次要學到的東西嗎?如果沒有(可能學不到什麼),那要如何結合?思考看看什麼樣的目標,可以使用到會學到的東西。 |
『新的刺激 Input』 未來書店展與選書
課程目標:參觀誠品未來書店展,閱讀展覽書籍,並選出成發活動的選書
能力指標:(初階→進階)
閱讀理解 – 閱讀圖文故事時,有時需要停下來詢問詞語意思 – 閱讀圖文故事時,有些字的意思無法理解,但透過提示、前後文可以加以理解 – 能夠自己順暢讀懂圖文故事
表達能力 – 能夠敘述故事的表面事件(發生什麼事、誰說了什麼),但無法說出故事的重點 – 能夠說出片段的故事大意、部分重點 – 能夠說出故事完整的內容大意、故事想傳達的核心重點 |
決定舉辦小孩念書機活動後,老師和孩子一起去參觀了誠品的未來書店展,這次看展覽除了對未來書店有更多想像和認識外,更主要的目標是去找成發唸故事、辦書展時要用的書籍。
根據先前討論的活動規劃,每個孩子會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選出這個主題相關的十本書,在圖書館擺成書展展示,以及從這些書中選一本,在小孩念書機活動上說故事。
因此出發前往未來書店展前,每個人先訂出了各自想要的主題。孩子選了包括「汽車」、「運動」、「朋友」等主題,雖然在圖書館也能找到相關書籍,但因為書比較舊、選擇相對有限、或是可能被外借,因此藉著這次的未來書店展,來誠品找找看更多相關的書。
孩子很認真地在書展一本本地閱讀,努力找出符合主題的書籍。雖然其實只要看標題和簡介,就能大致知道書籍內容,但孩子還是傾向把書看完,因此能看、能選的書就會比較少。但老師還是尊重孩子的作法,而孩子自己也必須負責,如果無法在書展把書找完,就要另外再自己找時間去圖書館或回家找。
除了陪著、等待孩子閱讀,老師也會在孩子決定一本選書後,問他為何選這本書?這本書跟自己的主題有什麼關係?確認孩子選了適合的書。並且也透過觀察孩子閱讀時的狀況,以及述說書籍大意的表現,瞭解孩子的能力狀態和需要提供的協助。
『實作練習 Practice』 撰寫企畫書
課程目標:撰寫要送到圖書館提案的活動企劃書
能力指標:表達能力(初階→進階)
– 用關鍵字、零碎片段說明企劃書內容 – 用簡單、少量句子建構企劃書內容,需要追問後才會完整 – 能夠用完整的句子,說出可以寫上企劃書的內容 |
完成選書後,孩子對於成果發表也有了更清楚的想像,開始著手準備提案。為了在圖書館舉辦活動,向館方提案是必不可少的任務,這個看似很困難的事情,孩子還是要在老師的陪伴下,一步一步自己動手完成目標。
在前往圖書館提案前,老師讓孩子先思考,有哪些資料要提供給對方?如果去的時候負責人不在,需要留下哪些資料?最後決定除了已經完成的選書書單,還有預計想舉辦活動的企畫書。
老師首先帶著大家討論企畫書要達成哪些目的?例如留下讓負責人參考的資料、先想好要讓對方知道什麼而不是當場慢慢想。根據這些目標,企畫書需要哪些內容?最後決定要有活動目標、進行方式、場地需求、為什麼要辦這個活動等。
在擬定企劃書大架構的部份,老師會提供較多引導,例如問「要怎麼跟別人說明我們想做的事情?」、「他為何要答應?」、「他怎麼知道辦活動可以達成些什麼?」讓孩子聯想到需要寫活動目的和成效;同時也讓孩子想想看在圖書館看過的類似活動,通常活動宣傳上會有哪些資訊等。
決定好企畫書的大項目後,老師便帶著孩子一項一項討論內容,例如「活動的進行方式」,就像是「活動要做些什麼?」,孩子一開始會簡短地回答「講故事」、「書展」,老師會再問更仔細的問題,就像假裝自己是讀企畫書的人一樣,引導孩子慢慢說出完整的說明句子。
孩子一開始只需要說出這些企畫書上要寫的句子,由老師先記錄在黑板上。完成後大家一起讀過一遍,確定沒有問題再寫上白紙,有條理地整理下來,最後完成了兩頁的企畫書。
『實作練習 Practice』 前往圖書館提案
課程目標:練習、預演、並前往圖書館向館員說明活動提案
能力指標:語意理解(初階→進階)
– 對方很清楚說明了,但還是聽不懂,也不知道是哪裡聽不懂 – 知道自己哪裡聽不懂,但不知道要怎麼問可以讓自己更明白 – 知道自己哪裡聽不懂,也知道可以怎麼問解除自己的疑惑 |
完成企劃書後,接著就要真的帶企劃書到圖書館提案了!不過在出發前,孩子要先和老師模擬練習,要跟館員說些什麼。畢竟在學次方,孩子到外面提案、訪問時,從頭到尾都要自己完成,甚至包括開頭、自己說明來意等,老師原則上都只會待在旁邊,不會介入幫忙。
在模擬練習中,老師扮演館員,和孩子練習各種可能的情境。先從一開始的開頭,要如何自我介紹、說明我們的來意、想要做什麼、要問那些問題等練習,確定大家都能順暢地說完自己負責的部分;接著再依據館員的不同回應,來練習接下來的內容,像是答應的話那要進一步問哪些資訊、被拒絕的話記得說謝謝、如果需要考慮,那要問需要等多久。
在教室準備熟練後,大家一起來到圖書館,雖然孩子已經練習過許多次要講的內容,但這時還要面對各種緊張、怯場的心情。因此老師陪著孩子在圖書館門口再練習了一次,也讓比較緊張的孩子到旁邊晃一晃緩解情緒,避免當場太緊張而愣住、忘詞的情況出現。
經過一連串的準備,孩子終於鼓起勇氣向館員開口,照著練習的內容自我介紹、說明來意,在各式各樣的情境練習後,雖然緊張,但孩子其實很順利地說明完提案,也在對方說負責人不在,需要考慮後才能回覆時,依照練習時的內容詢問等待時間。
當然除了練習時預想到的情境,還是不免有意料之外的問題出現,像是館員詢問孩子想要在圖書館的哪個地方辦活動,因為沒想過這個問題,孩子就愣在當場(原本以為圖書館會直接指定辦活動的空間)。遇到這樣的情況,如果孩子有向老師求救、或對方趕時間不方便,老師就會直接幫忙回答;而這次對方剛好是能夠等一下的狀態、也很有耐心,因此老師就先提示孩子,可以問問看對方有哪些場地可以選?或是到圖書館裡面看看不同場地?給一點提示後讓孩子繼續自己處理。
最後,孩子成功完成了提案,也將企畫書交給館員,館員表示兩天後可以再打電話來確認結果,因此剩下的就是回去等待消息了!成果發表的這些準備,都是讓孩子自己面對真實情況的練習和過程,因此老師事先也不會聯絡圖書館,私下做好安排,所以對方是否會答應,就連老師也不知道,只能和孩子一起期待收到好消息。
❓如果對方回絕,無法按照原定計畫執行,老師會怎麼辦呢?會事先想好不同備案嗎?
基本上老師不會直接提供備案。如果被拒絕,回來就會一起討論要怎麼辦。 可能就會改場地到臺北大學的草皮(開放的公共空間),或是看看其他社區圖書館等。會討論其他改變最少的方案,如果真的無法,再討論其他的成發方式。 |
文/周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