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專案課解密:三峽自然景觀地圖(5)】 成果評量準備篇:製作地圖書的三大能力培養

成果評量準備:熊空地圖書製作

經過課程漫長的累積(課程篇點這裡),孩子終於學到了各種所需的基礎能力,可以開始運用這些所學,練習製作地圖書了。在製作最後成果發表──滿月圓森林遊樂區的地圖書前,孩子還有一次練習的機會──到熊空茶園做考察和紀錄。

如同成果發表前的最後預演,這次的情境中原則上也是由孩子去完成大部分的事情,只是在這次的練習中,孩子還能得到老師的協助,補足還不夠熟練的部分,以及在老師帶領下,學習整合前面課程學到的各種能力。

 

出外考察需要規劃路線和行程,因此需要前面地圖路線判讀、距離測量等的能力,同時也要再加入時間規劃的考量,才能做好出門的準備。

前往熊空前,需要準備好兩種地圖,一個是學次方到熊空的路線,另一個則是在熊空內的地圖和時程規劃。從學次方到熊空,雖然是由老師開車,但孩子還是要弄清楚路線怎麼開,以及中間要在哪停下來做環境觀測。

作為練習,孩子先挑戰在教室附近的街道,能夠成功寫出從A點到B點的路線。先確定好出發點和目標,根據地圖畫出路線。接著再利用之前學過的比例尺,算出各個路線段的實際長度,並用文字按照順序寫出行進路線。

從學次方出發,向左走0.4公里

再向左轉走0.08公里

再向右轉走0.01公里

 

能夠規劃出教室到熊空的路線後,孩子也在路線上依據需要的資料,擬定作環境觀測的地點。熊空茶園海拔約七百公尺,因此老師建議孩子分別在平地、熊空茶園、中間點作觀測,可以比較三個不同地方的環境參數,孩子也據此找路線中適合的觀測地點。

完成教室附近的路線練習後,就要來做前往熊空的地圖了。老師先印出整個三峽的地圖,孩子標出熊空茶園和學次方的位置,然後一樣畫出路線,和中間要停留的觀測點。

其實製作過程和教室附近的街道圖很相似,只是變成更長的一段路線;而不太確定的路線,因為不在教室附近,則需要學著用google街景做確認。

規劃路線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具體去想從教室到熊空的過程,需要很多方向和距離的判斷;也藉此確認孩子清楚每個停留點的位置、知道如何測量路線長,以做好出門的準備。

 

到達熊空後的規劃,則是利用園內的地圖,討論好打算參訪的景點,再規劃行程路線和時間;老師帶著孩子看google地圖,估計車子開多久會到熊空,確認到達時間。接著孩子參考園區地圖,列出要去的景點,以及從地圖上的距離、平時的走路速度,估計景點間的移動時間,並依此排出幾點到幾點在哪個點、在哪段路線移動等,以及準備爬山需要帶的東西,和討論帶著它們的目的。

不過如此安排的結果,因為低估點和點之間的移動時間,沒考慮到可能會停下休息、拍照等,所以最後行程有點趕,孩子也沒能完成走完整個園區的規劃。而這些經驗,也成為接下來成果地圖書前往滿月圓踏查的重要參考!

關於熊空的基礎資訊
要走訪的景點
熊空行程時間表

而行前準備的地圖,出門時也會以小手冊的形式帶在身上,就是當天的方位指引。老師不會告訴孩子要去哪、怎麼走,而是由孩子根據規劃好的時間和地圖,帶著老師走完行程。

 

在教室到熊空的路上、以及熊空茶園園區內,孩子都要作環境數據的紀錄,因此除了先前課堂學到的主題地圖紀錄方式,也需要學會環境數據的觀測。老師帶著孩子利用簡易的量測工具,學會看相對濕度計、溫度計和海拔App,以及認識各個指標背後代表的意義。

溫度和海拔相對直觀好理解,溫度是孩子們生活中常接觸的概念,且冷、熱是可以直接透過接觸來感受到的指標,而海拔可以透過模型來理解海拔與高度的概念。

濕度的部分,因為相對抽象,無法透過視覺、觸覺等直接的方式來感受到,因此我們先試著將濕度的概念視覺化,利用杯子裝水的概念,帶孩子認識未滿水量與所占比例的關係,接著再解釋濕度的意義即是代表空氣中所裝水份與裝滿的水份的比例關係,而指針指出的數字,就是現在空氣中水份所佔最滿水份比例(相對溼度:100份中的幾份)。

這些概念不一定是孩子有接觸過的,因此再用下圖的學習單輔助,讓孩子用自己的話、畫圖的方式寫下來,確認抽象概念的確有轉化為自己的認知。

孩子寫下各種環境數據的意義
關於濕度的數感練習

除了環境數據測量,出門前還會準備加上各個觀測點和觀察目標的地圖。在三峽地圖(教室到熊空)和熊空園內地圖上,孩子先標出預計的停留點(紅色叉),通常是轉彎或分岔處,會停下來判斷要往哪裡走。

接著,在各個停點間畫上框框空格,之後會在現場量測並寫上距離;另外也會加上紅色的紀錄點,以及旁邊的表格,表示要在該處停下來紀錄濕度、溫度、海拔、出發和抵達時間。

這些東西看起來很瑣碎,可能會想說:「老師為何不直接印一張學習單就完成了?」其實這麼做的用意,正是希望孩子清楚知道完成地圖書的每個過程,出去考察時的每個停留點是在做什麼,自己想過設計過後,才能真的理解到出門的目的和意義。

整理過後的紀錄表

 

最後,地圖書的另一部分,也就是自然景觀的紀錄,則是結合了課堂上學到的攝影、寫作、植物特徵各面向能力。

孩子設定了至少要觀察到四種植物的目標,也要蒐集到不同的植物特徵,並拍照做紀錄,回去再寫上該植物的特色。另外,回到教室後也再做出行程路徑圖,以類似「澎湖我來了!」的文章結構,畫出在熊空茶園的路徑過程,每個地點至少要寫上一個特色。

 

經過這次的練習,孩子也準備好要前往滿月圓,靠自己完成地圖書的製作。下一篇文章讓我們繼續看下去──成果評量的結果。

 

圖片素材來源:

https://www.flaticon.com/home

文/周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