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一篇文章的學習磚,這次我們就從地圖相關的能力學習磚開始,一個一個解析專案課的上課內容。
基礎技能系列一:地圖
製作自然景觀地圖書的第一步,就從認識地圖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感覺再平凡不過的地圖,其實有著很多值得探究的學問,為了要精確表達出方位、距離、地點資訊,需要各種地理和數學能力的運用。
相對位置是認識地圖一開始,最基礎也最好入門的概念。老師以耳熟能詳的兒歌「我家門前有小河」作為開頭,讓孩子一邊讀出歌詞中的相對位置,一邊把它們畫在紙上。
透過這個小活動,孩子很直觀地理解到相對位置的概念。接著再延伸做一個小練習,試著觀察教室內的擺設,用同樣的語法寫一首歌。
掌握相對位置的描述後,老師再請大家觀察:「同樣一段對相對位置的描述,每個人畫出來的圖案是一樣的嗎?哪裡不一樣?為什麼?」這樣的觀察可以讓孩子發現,只知道相對位置,卻不知道距離遠近時,每個人的理解仍是不同的,進一步連結到比例尺、距離量測的主題。
認識比例尺的開始,先從為什麼要有比例尺開始理解。如果我們想讓沒看過一個東西的人,知道大小有多大,可以怎麼做?小孩可能會先想到用尺量,但如果是很大,很難用尺量的東西要怎麼辦?從這個問題,可以認識到比例尺的功用,在有限的圖紙上精準地標示大尺寸物體。
認識比例尺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後,就要實際來學習運用比例尺。如果直接要換算地圖上的比例尺,會較為困難抽象,因此這邊老師用一個小遊戲,讓大家練習比例尺的基礎換算。
比例尺小遊戲
遊戲道具:撲克牌、兩組指示物、遊戲格子圖紙、(步數卡)
遊戲目標:將指示物擺放到和目標圖等比例的位置
進行方式:
遊戲開始前,老師在桌上擺放兩組指示物,一組作為待會要等比例縮放的目標,一組作為待會可移動的指示物。
開始時,孩子抽取一張撲克牌,決定這次的比率。接著利用步數卡進行移動,想辦法將可移動的指示物,移動到依據目標指示物、比率縮放後的位置。(如果覺得太困難,可以不要使用步數卡,孩子直接移動即可)
💡 考慮孩子目前的能力狀態,一次學一種東西!
如果孩子還沒有學過一些標準單位的換算,例如:公分、公尺,那這裡的遊戲環節,可以先使用明確可見的單位長度(如:格子數)來練習。畢竟如果還不熟悉換算,就要馬上一次掌握兩個新學到的概念,會吃力很多哦!
因此在基礎的遊戲版本中,老師印出了不同比例大小的遊戲格子圖紙,孩子只需要數格子,並理解比例縮放的概念即可,還不需要實際自己測量大小。
遊戲玩得較為熟悉後,老師進一步將原本只在桌上的遊戲,拉到「桌子:巧拼」格子距離的換算,讓「小尺寸:大尺寸」的差異更為明顯,並且也需要自己去量巧拼的長度作換算(沒有格子作輔助)
實作練習:
比例尺的實作練習,和距離量測的實作一起進行,孩子要繪製教室的平面圖,在半開的海報上,要注意如何轉換這之間的比例距離,並且使用標準的量測單位。
距離量測的學習目標很單純,要畫出一張教室平面圖,因此需要量測教室空間、各種大型家具的長度。想要做距離量測,也得先認識會使用到的各種單位,還有單位間的換算,因此先用學習單上的題目,練習不同單位間的換算。(奠基於前一堂課比例尺換算的練習,孩子這時對大小尺寸的轉換已經有一些概念,就比較容易上手。)
在教室平面圖中,需要標示各種家具的位置,因此下一個練習是讓孩子量量看各種櫃子的長寬高,蒐集完資料後就可以進行計算。
完成家具的長寬紀錄後,就可以來畫教室平面圖了。因為教室裡有許多重複相連的櫃子,因此利用前面單一家具的長寬,加上一些計算過程,就能算出櫃子整體的長寬。這裡的計算相對複雜,因此練習單上也會有輔助的空格、顏色,幫助孩子一步步完成櫃子長度計算。
而教室的其他畸零地,孩子也利用櫃子量測學到的概念,測量磁磚的長度和數量加以調整,完成教室的平面圖。之後還會實際出門完成更大範圍的地圖,到時候的距離量測又是提升一個難度的挑戰囉!
💡 比例尺、單位換算好像很難,小一小二的孩子能夠學會嗎?如果缺少需要的基礎能力,例如乘法,該怎麼辦?
- 通常老師會考慮孩子的先備知識,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切入主題做學習,例如前文介紹的比例尺小遊戲,或是先用一些具象物體作為單位(磁磚長度),理解量測的意義。
- 另一方面,在試圖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孩子也會自己發現缺少了什麼能力,反而更有實際的動機再去練習。例如這次在做很多比例尺、單位換算後,孩子發現自己對乘法掌握不夠(大多需要一個一個慢慢加),因此請老師提供九九乘法相關的練習,自己想要背起來。
認識圖例的一開始,老師先讓孩子觀察地圖上的圖例,像是在地圖上看到哪些圖案?這些圖案可能是什麼意思?
有些圖例很直觀常見,像是餐廳和廁所;其它像H代表醫院,就不一定能馬上看懂,可以再進一步討論它的意義和原因。
除了認識不同圖例,老師也會和大家討論,圖例的作用是什麼?可以想想看,如果沒有圖例,地圖會變成什麼樣子?
大家覺得如果沒圖例也沒文字,可能會造成誤會,不知道地圖想表達的意思;如果在地圖上直接寫文字,可能看起來會很亂、擋到其他建築物。因為這些原因,地圖需要圖例,而孩子也更認識圖例的實際作用。
實作練習:
認識圖例之後,孩子的作業是在教室平面圖標上圖例,像是玻璃門、白柱、黑柱;孩子要去思考,這些東西可以用怎樣的符號表示?然後自己設計出圖例。
完成這個作業不只是需要認識圖例,也要運用前面其它課學到的能力。為了確定各種圖例在地圖上的位置,孩子需要學著將地圖方向和實際方向轉到一致,以及距離等比例縮小的比例尺概念,結合起來也讓孩子初步掌握用地圖標示絕對位置。
這次介紹了一系列地圖基礎能力的學習,在學次方是如何操作的,下一篇文章會再前進到地圖的進階能力,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學習磚如何往上堆砌!
圖片素材來源:
文/周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