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呼吸系統模型的洗禮後,氣體在系統中的路徑為何對孩子來說得心應手,今天我們用文本再次深化整個歷程,也練習朗讀。
在正式朗讀前,孩子有一段時間各自讀繪本,一面讀免不了會出現太投入而唸出聲或是有新發現而想分享。每個人的閱讀速度不同,如果讀出聲音來難免會影響到其他同學,因此我請孩子們練習念在心裡。約莫10~15分鐘的時間,每個人靜靜地讀著。
朗讀的篇幅我只指定至少有一篇超過兩句,至於要選哪頁則由孩子自己決定,這可以消弭對於認讀還不算有自信的孩子的緊張,從自己有信心的部分開始。第一次的朗讀除了有經驗的二年級外,大多是「念」完而已的狀態,比起直接和孩子說有哪裡可以改進增添緊張感,取而代之的是把每個人朗誦的音檔再聽一次,透過這樣的過程孩子能聽到自己的緊張、停頓和語氣的平淡與否。
孩子輪流到麥克風前朗讀。
經過覆盤後,我才和孩子談語調、情緒和語速,我們一起練習用不同語氣講話,也共同感覺在看不到人的時候語速需要如何調整。第二次的朗讀孩子們選擇的段落都更長一些,無論是聲調、氣音的使用或是聲音的表情都出現了。
閱讀理解,練習從文本裡找到關鍵訊息。
透過閱讀、朗誦和聆聽孩子在不知不覺間讀了好幾遍繪本內容,接著我們要練習的是閱讀理解。這次給孩子的是合作任務,大家要合作在條件內回答出文本裡的問題,九個題目每個人有三次答題機會,可以互相提示要在哪裡找答案但不能把答案告訴別人。一聽完條件後五個孩子開始計算有幾次答題機會,又有幾次答錯的緩衝,默默的生活數學又出現了。
第一個問題:書裡面提到人會在什麼時候在呼吸呢?
孩子細數著書本裡提到的每個時刻,用了兩次答題機會卻還找不到答案,我請孩子「仔細」看書本裡的內容後再作答,孩子這才發現書中寫到「大家一直不停的呼吸。」於是順利答出無時無刻起來很合理,不過這是孩子腦中的答案,並不是書裡的詞彙,我們再次練習回到文本裡尋找需要的答案。
第二個問題:吸入跟吐出空氣的時候胸部會發生什麼事?
問題才剛問完,孩子馬上說:「吸氣的時候肚子會凸出來,吐氣的時候肚子會變平。」不過這並不是書中的用詞所以答案是錯的,孩子花了兩三次答題機會去理解我們要做的不是抽換字詞,而是找出書中的答案。
基本的找答案練習完成後,我們進入更高層次的問題,這個階段孩子需要將文本中的內容轉化成需要的回答。像是「蝴蝶、人、魚和植物的呼吸方式有什麼不同?」不能單純把內文唸出來,而需要說明不同的地方是呼吸器官。
甚至到最後問題變化成「請舉出10種會呼吸的生物。」起先,孩子有些疑惑,因為書裡面沒有出現這麼多種生物,加上答題次數只剩兩次,這時五個人開始一面翻書一面討論,找到書中最後一句話的線索「活著的生物都一直在呼吸。」便順利知道只要隨便說出10種動物就可以啦!整個過程裡我們練習的是確認孩子掌握閱讀策略,辨別文字後隱含的意思。
所謂記錄不只有逐字稿或單詞,而是思考的歷程。
整個討論結束後下一步是寫下來,我們一起呼吸系統圖上標出呼吸器官,辨認呼吸器官對孩子來說已經足夠熟悉了,因此多加了一個圖例學習,使用了數字圖例來標註出器官名稱,讓筆記本上不會出現一大堆箭頭。
接著是氣體的進出,我們練習使用箭頭來表示氣體移動的方向,同時很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呼吸用到的是氧氣,但口鼻可沒有篩選空氣的功能,所有的空氣和小東西(包含新型冠狀病毒)都會一概被吸進來,要到身體裡才會進行篩選,因此所謂吸入氧氣和呼出二氧化碳只是簡稱而已。
到這裡孩子問道:「書裡說氧氣可以幫助身體運動,那他怎麼去身體其他地方?」、「只有氧氣可以去全身嗎?」我稍微介紹了一點點血液功能,再留些伏筆讓孩子在下周即將開始的循環系統中探索。所謂的紀錄不只有抄寫,更重要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再次思考,知道自己寫下來的是什麼,慢慢練習就能掌握如何能寫得更好呢!
我們記錄一樣的內容,而每個人能完成的狀態不同。
相反詞練習,呼吸的時候器官的狀態是動態的。
呼吸的時候嘴巴會張開,如果空氣潮濕或乾燥鼻子都會有感覺,肺部的起伏也是相對的,於是我們藉機認識相反詞。剛開始孩子寫相反詞的時候很直白,看到濕的就寫不濕的、看到黏的就寫不黏的,透過情境引導,孩子才慢慢抓到如何讓詞彙相對,濕潤對照乾燥,輕輕地在不同情境下可以對應重重地或用力地。
一起想過幾個後,每個孩子各拿一疊小卡在落地窗前思考,再回到桌面上書寫。我用誇張的嘴型陪著剛開始練習拼音的孩子在能力範圍內書寫,其他小夥伴則獨力完成,直到有詞彙不明白意思的時候才來找我確認使用情境。
最後「對答案」的時候,我們走到每張字卡前逐一確認詞彙意義,並訂正錯字。你發現了嗎?評量在孩子沒察覺的情況下默默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