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我們討論的主題是「人體」,春季討論「人體的內部系統」夏季則延續主題繼續探討「人體成長所需的營養素」,這個主題看似很貼近孩子的生活,不過其實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的認識很有限,看著器官圖片,孩子幾乎沒辦法指認,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我們選了一本書和孩子作為課本讓孩子能夠在學習中相互參照,慢慢認識器官功能、位置以及各器官間的關係(系統)。
掌握新工具來幫助自己認識世界。
基礎班的選書是《人體構造:探索人體的組成與運作奧祕》,在挑選書的時候我們考量了內容的豐富度、圖畫的真實性、用詞難度以及是否有注音輔助,讓低年級的孩子們除了將這本書當成繪本讀,也能將其作為工具書使用。因此,在基礎班專案的一開始,阿戴帶孩子練習使用這本書,將器官圖片對照書本內容讓孩子對於器官的樣和位置有基本認識。
在孩子對器官稍有畫面後,生字認讀的部分也跟著進來。延續上學季學過的形聲字,我將體內臟器的部首拿掉,和孩子一起把各臟器的偏旁讀音查出來,再對照加上肉部的字卡(臟、肝、胃、膽、胰、腸、膀、胱、胸、腿、肺、腎、腦、腳),孩子很快能發現這些讀音很像。因為臟器是肉做的所以加上肉部,藉由這個方式孩子便能連結到其他相似字,像是「夷」孩子就連結到阿姨的「姨」。
孩子把偏旁的注音寫下來。
孩子們互相檢查彼此寫的注音。
而既然找到相似讀音的字,也會找到完全沒關係的,像是田和胃、市和肺。藉由這樣的觀察和歸納,孩子的字感會慢慢建立,就像學英文的自然發音,大部分的時候有規則但也有例外,中文字亦如此,我們有形聲字也有其他六書構成的文字。
下課前,孩子問我這些字是今天的生字練習嗎?我笑笑搖頭,告訴孩子在這個主題學習裡我們會常常看到這些字,因此我們先認識他們,不過這些字不容易寫,生活中也不算隨處可見(從孩子膀和胱要造詞只能用同一個詞就能發現。)因此比起現階段要學會寫更重要的是念得出來。孩子聽完說:「噢!那就是認讀字。」,是啊!在基礎班的專案裡,我們都是這樣藉由主題向外擴張,學習新的工具來認識這個世界。
打開感官,感受呼吸的聲音。
有什麼事情是我們不管什麼時候都在做的?孩子提出說話、吃飯、睡覺等等,不過這些事都是特定時間做的,還有其他事情是無時無刻都在做的,而我們第一個要討論的是維生的動作-呼吸。
討論呼吸我們從狀態開始,透過回憶和表演來聽見呼吸的聲音。睡覺的打呼聲是「ㄍㄡˊㄍㄡˊ~」的、跑步的喘息聲是「呼呼~」、氣喘發作的聲音是「ㄏ一ㄡㄏ一ㄡ~」而深呼吸的時候會發出「胡胡~」。這些都是呼吸的聲音,卻因為狀態不同而有不同的聲音,同時這些也都是狀聲詞,我們透過觀察來認識狀聲詞。
孩子表演鼻塞的聲音。
這是噎到咳嗽的聲音。
在表演完這些聲音後我再問孩子那這些聲音都從哪裡發出來的呢?從鼻子、從嘴巴、從喉嚨甚至從胸口(肺部),呼吸系統就這樣成型了。有了這些概念,相信周五要製作肺部模型對孩子來說就是很好的開頭了!
用簡單的句型記下不同的呼吸聲。
文/藍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