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孩子們討論的是器官的變大縮小。在前面的專案課中,我們學過了一些會變大、縮小的器官,今天讓孩子們想想看,從肺開始我們更仔細的去抽絲剝繭肺變大變小的原因。
對於肺的變大變小,築一開始覺得是因為空氣跑進肺,所以導致肺變大,相反地,肺的變小是因為空氣離開肺,但很快的亞提出了反駁,她覺得是因為肺變大之後才把空氣吸進肺、肺變小把空氣擠出肺,為了要驗證這個問題,我們反反思是不是只要有空氣的移動,就會導致體積的變化,最後孩子們的結論是否,事實上也不是如此。反過來,肺的變大縮小是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所以才產生這樣的機制,所以我們接著討論空氣密度,在瞭解空氣會由高壓往低壓處移動後,大家很快就能夠理解空氣的進出是由於肺的體積變化所造成。
接著是心臟的變大與縮小,築寫了「血液負責運輸血液,要把血液打到全身和接收血液,自然就會變大與縮小」,除了討論跟前面一樣的邏輯問題外,我們也討論句子跟文字的使用。首先是心臟變大縮小與心臟功能之間的因果關係,心臟是因為需要完成某特定功能,所以才需要透過指定的功能來達到,換句話說,每個功能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目標,而我們要找的是他們之間的連結以及搞清楚彼此之間的脈絡。
經過了比較細節的討論之後,孩子也慢慢可以理解因與果順序的不同,也開始比較可以理解身體的這些功能都不是「理所當然」。
除了肺跟心臟外,在上次的胃實驗裡,孩子也看到了胃需要蠕動才能做到攪碎、混合的功能,而胃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大小,非進食時期只有大約75ml的容積,但到了進食時刻可以大到容納1300ml容積的食物,算出來可達17倍之多!因此胃本身其實也是需要伸縮,來變大以達到可以容納很多食物的目的。除了胃,食道也需要靠蠕動來推擠食物。
綜合以上這些例子,我們瞭解到身體有許多器官都是靠蠕動、伸縮、變大縮小來達到功能。從最常見可以伸縮的東西-橡皮筋,我們透過多次或是大力的來回拉,讓孩子們看到「彈力疲乏」以及「斷掉」這件事,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造成器官的彈性疲乏,那上述討論到的這些功能:呼吸交換氣體、心跳傳輸血液、消化食物、傳輸食物等,就通通做不到了!
下午的時候,我們接著討論消化器官,先前孩子們認識過牙齒、食道、胃這些比較常見的器官,我們接著讓孩子透過閱讀課本的方式認識肝臟、膽囊、胰臟的功能是幫助食物的消化,並練習在書中找重點,把肝臟的多重功能列點出來。
知道了身體裡面有多種消化液的存在之後,十二指腸的存在也在這時候被加入了進來,因為身體必須有一個地方讓這些不同的消化液,包括膽汁、胰液以及在胃裡消化完的食糜可以有一個地方可以來一個大會合!並且中和掉胃液的強酸性質,避免傷害到小腸。
我們今天透過整理前面學過的器官特性,發現原來器官是會「動」的,而且因為這個會動的特性,表示器官是有彈性的,若是沒有好好照顧,發生彈性疲乏,那後果將不堪設想。下午的時候,讓孩子從課本裡面去瞭解肝膽胰臟以及十二指腸的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