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攤最重要的是「安全」,因此出發前42個大小夥伴一起在學次方集合,先聽自學生分享淨攤要注意的事情。基礎班的孩子一邊表演說明整組如何合作,第一次在當天沒有彩排,一早就上台分享的孩子有些怯場,從音量和對於內容的肯定性都能聽到孩子的緊張,不過孩子們仍然堅持完成了一切,直到下台玹才緊張的跟我說:「藍藍,我剛剛忘記要講什麼了。」我說:「你很棒,你好好站在台上、面對觀眾,把能做到的事情完成了。」
基礎班的孩子正在台前分享淨灘方式。
在參與者認真聽著台上自學生介紹時,其他台下的自學生注意到晚到的參與者還沒加入正確的組別,於是過來和我確認是不是要馬上去帶回剛加入的組員。這個動作包含著孩子的細心,他們沒有冒然的打斷組員聽講,同時也代表自學生們關注並盡力的在完成「隊長」的任務。
寶山在眼前,也要勇敢提問。
上午除了孩子們的淨攤介紹外,在秋季成發認識的荒野海洋志工-山豬也特地前來為孩子做行前教育,並與孩子分享桃園藻礁的議題。有十年海洋保育經驗的山豬帶了各種道具來和大家分享,在開始前我就想這場分享肯定非常精彩,果然山豬在和孩子介紹藻礁時仔細的互動,讓孩子非常投入在議題中。
不過我沒想到的是山豬的分享不長,而把時間都留給孩子,細細回答我們的每個問題。「為什麼海邊會有那麼多垃圾?」、「在海邊撿到玻璃浮球時可以帶回家嗎?」、「淨灘的時候應該以大垃圾還是小碎片為主要目標?」、「多少個塑膠微粒可以做成一張椅子?」還有好多的提問,除了感歎山豬豐富的海廢議題知識和溫柔的對話方式外,也很欣賞學次方孩子們積極提問的求知慾,延伸前面的問題,讓討論能一直被延續。上面的問題有小孩問的、家長問的也有老師問的,很喜歡每個人都是這場活動的主動參與者,不只是孩子的陪伴者。這些投入的大人示範的是當寶山在眼前,我們需要主動去挖掘。
進階班孩子利用空白時間為山豬老師準備的感謝狀。
對髒亂沙灘的無奈,化為思考的動能。
午餐後我們驅車前往龜吼石角沙灘,才集合就聽到孩子們說:「垃圾也太多了吧!」沒料北觀的葉先生告訴我們今天的海灘可說是相當乾淨,看著滿是垃圾的沙灘,無論對大人、對孩子這都是困難接受的訊息。
這次淨攤的時間有兩小時,除了撿垃圾還需要紀錄、分類。開始沒多久各組就發現紀錄相當花時間,於是各小組開始發展自己的策略,先集中撿一種垃圾方便紀錄、先把垃圾收集到同個位置再由一個夥伴分類、找大容器來裝垃圾,讓每次能拿的量增加但又不致太重。一邊撿的時候孩子問:「這些垃圾是不是永遠都撿不完。」、「為什麼我們要做紀錄,這樣撿得更慢。」但嚷嚷的孩子仍繼續彎著腰想著各種辦法繼續努力。
而學次方人共同的特質之一便是在困難中持續思考、找樂趣。兩三歲的小小孩開始模仿爸媽哥姊的動作,喊起瓶蓋乘一或是協助記錄;大班的孩子克服對沙灘的恐懼開始專注的撿自己感興趣的垃圾,甚至開始尋找紀錄表裡還沒出現過的廢棄物;低年級的孩子知道自然物就讓他留在大自然,不過看著逝去的生命還是善良的為牠們埋葬;中年級的孩子開始思考如何使用工具,或是想辦法撿到不是伸手可及的垃圾;高年級的孩子擔當起記錄的工作,也沒忘叮嚀弟妹注意安全;大人們不斷討論著如何優化合作關係,並從孩子的對話中獲得心靈撫慰。
兩個小時的淨灘沒辦法讓沙灘變回出發前孩子想像中的美麗自然樣貌,卻能讓所有人開始覺得這件事和自己有關係,在能力所及盡力去做。
讓淨灘不只是兩小時的活動,而是延續生活的種子。
這次的活動有學次方的老朋友也有新朋友,我們一樣就著傳統在回到教室進行沉澱,和孩子一起圍圈回想著一整天的種種,去感受心裡的感覺、身體的知覺,並將感受化為言語分享給夥伴。
孩子說:「我覺得淨灘對我來說不會太辛苦,可是對地球好,覺得靠自己的力量做了對地球好的事。」
孩子說:「沙灘上有那麼多魚會不會是吃到塑膠死掉了,才被沖上來,不然他應該可以自己游回去啊!」
孩子說:「從昨天我就一直很期待來淨灘,覺得可以不用去上學很好,開始淨灘之後覺得也蠻有趣的,結束之後感覺也太累了吧!」
孩子說:「我今天撿到燈泡、牙刷還有各種奇特的東西,我一直在想這些東西為什麼會出現在海邊,如果他們一直留在這裡,那海邊會變成什麼樣子。」
孩子說:「我覺得好累,一直蹲下站起來、蹲下站起來,感覺可以想想看其他淨灘的辦法。」
孩子說:「我撿了喜歡的浮標和羽毛回家,想拿來做成玩具。」
孩子說:「我以前有淨過灘,不過那裡的垃圾沒有這麼小,我以前也會覺得要少用塑膠,可是太難了做不到,但是海邊真的好多垃圾。」
孩子說:「我們用手撿就要選好久,那小動物可能不小心就把這些垃圾吃掉了,覺得好可憐。」
爸爸說:「一邊撿的時候覺得好像永無止盡,有點無力,手也開始挑垃圾撿,心裏想還是得從源頭減塑開始。」
媽媽說:「好像經歷了一場震撼教育,有時候真的會不小心偷懶貪圖方便,但看到沙灘的樣子後更堅定自己要努力。」
每一段話幾乎都換來好幾個回應,原本預計20分鐘的沉澱,在熱烈的回應下走了將近40分鐘,我沒有選擇打斷孩子,而是讓孩子滿溢的心情得以抒發。即使我們撿了超過24大袋三十三公升的垃圾,大家還是都同意一場淨灘能夠撿的垃圾的很少,因此更重要的是在每個人的心中種下一個種子,壓力不要太大的慢慢改變生活,就像孩子說的用不那麼辛苦的方式去愛地球,去愛我們生活的地球,改變不是一蹴可及的,但每個人的微小改變卻是最重要的。
文/藍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