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說好用一節課的時間繼續把麵人捏完,或許是創作讓心情有些放鬆,今天絕大部分的人動作都慢下來了,或是對作品的要求降低。這些現象從教室的「音量」就能觀察到,雖說不是大聲喧嘩,但聊天確實出現了,對很多大人來說一心二用都很難了,更別說是孩子了。
比起直接請孩子安靜,我邀請大家來看其中做得特別細緻的孩子是怎麼辦到的。孩子們讚嘆著作品的細緻,一邊問對方是怎麼做的。只見那位孩子手一邊動作,卻沒辦法回覆,雖然孩子也說不太清楚自己是怎麼辦到的,但孩子說:「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說。」的時候手部動作同時停下來了。這時我才告訴孩子們:「我想可能是他很專心呢!上課到現在除了混色需要協助外,他都沒有分心。」
孩子很快就比原來靜下來一些,但習慣改變也沒那麼快,沒多久又有人打破安靜,當然課堂氛圍是放鬆的稍微交談是不受限制的,不過當聊天變得熱絡時,我提醒孩子:「因為我們新增了一些行程,所以課堂的時間會縮短,今天之後就沒辦法在上課中捏麵人了,所以我才會提醒大家要注意時間、留意自己的狀態。」
下課前,只有兩個孩子完成了所有麵人,收拾前我們先圍圈,我請孩子想一想為什麼可以捏麵人的時間變短了,孩子說:「因為我們想做菜單(捏麵人小師傅)跟相簿。」確定孩子清楚理由後,我再請孩子思考接下來自己的『空白時間』有哪些時間可以用來捏麵人,每個人都提出自己的工作時間,並說好下周前大家都要完成捏麵人。每次約定一些事情,讓孩子慢慢為自己負責。
文 / 藍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