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知道完成基本麵團後,接下來就是染色了,不過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要做可以吃的捏麵人,所以先不考慮使用化學色素,希望從大自然裡找合適的天然色素,於是今天我們從10種孩子常用的顏色:紅、澄、黃、綠、藍、紫、灰黑、白、咖和粉紅開始發想,想一想同一種顏色有哪些不同的種類,有哪些動物、蔬果、自然景觀(現象)是這些顏色,以及這些顏色會引發哪些感受。
每個人拿一疊卡片,在十個顏色間輪轉,每個顏色一次一人進行發想,一輪有3分鐘的時間,30分鐘後所有孩子都會輪過每個顏色。一次一人是希望孩子能夠看過其他人寫的東西,一來降低重複率,二來能減少聊天分心,再者能刺激思考,像是在藍色看到大海可能聯想到清涼感。
雖說一人一色可以減少分心,但也不是在過程中不能說話,在寫的過程中孩子還是會提出自己的疑問或想法,像是有孩子在爭辯紙張算是大自然的東西嗎?覺得是的孩子說只是樹做的,覺得不是的孩子則說明再製品不算天然的東西。也有孩子問覺得漂亮算是感受嗎?或是不算蔬果的植物可以放在自然景觀嗎?因為它們跟大海、森林又有些不同。這些討論都是在過程中可以很自然進行的,有時候老師甚至不需要加入討論,孩子能自行得出結論。
輪轉結束後,我們開始整理大家寫的東西,我先帶著孩子按項目一起整理三種顏色,再讓孩子各自認領一種顏色,每個種類的基本卡片張數為15張,每個項目至少1張,不夠的話由負責人補齊。示範過後孩子便能自己嘗試,我能從孩子的分類看出他們是否真的理解了,孩子也能找找看錯字,最後我們集合一色一色看也就是檢查了。在這樣過程其實就像隨堂考一樣,但孩子會感覺自己在完成任務,即便有錯誤也像是在討論,老師可以在心中確認個別孩子的狀態,但孩子不會有被改考卷的緊張感。
課堂的最後,孩子分別把自己負責的顏色卡片按項目收好,明天我們要將分類結果做成樹狀圖囉!
文 / 藍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