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大解密】《一日三餐》做什麼?

學次方的教室因為法規原因,因此不能在教室使用明火,瓦斯爐、卡式爐這類的器具是無法使用的,這也是學次方一直沒有自煮午餐的原因之一,就算想要將烹飪設計進生活中,也很困難。可是即便不能使用明火,有一些料理透過電鍋、電磁爐、微波爐還是有機會被完成的,我們曾在某一次的冬季出遊進行了這樣的嘗試。(延伸閱讀:【2018冬季出遊】等待,一條值得的荊棘路

這次的經驗讓我們訝異,原來這些我們平常已經吃膩的料理方式(我們膚淺地認為類似的料理方式會產生相似味道的料理)經過孩子初生之犢的嘗試後,還可以有這麼多變化。一起做出來的料理真的不是頂級美味,但過程中的新奇、樂趣、緊張、融洽等等氣味參雜進去,讓大家一起完成的料理有獨一無二的美味。

大家嘴巴裡都是東西,還是要趕快先拍照,差點只顧吃忘記拍哈哈

 這也讓我們思考:還有沒有機會呈現這樣的感動? 

孩子們製作料理時,因為沒有經驗,所以大家都很生澀,也會自然而然地一起合作,這樣嘗試的過程其實是無比珍貴的,更是在生活中很容易被觸發的感動。

回到這樣的初衷,《一日三餐》的概念就這麼成形了。

在沒有明火的限制下,如何一起將午餐、點心準備出來,想一想好似非常簡單的一件事,其實都是孩子們很不熟悉的經驗,也因此在如此方便的生活環境中,孩子也將第一次真實感受到對於生活的無所適從,發現原來自己這麼不熟悉生活。

過去到全聯都只買自己想要的,這次認真地看了爸媽會買的東西
第一次切菜,切完後孩子自己覺得長大了、可以回家幫忙媽媽!

一開始總會帶點興奮、帶點緊張,但漸漸地大家一起面對,邊做邊調整的過程中有了更多想法後,自然也會有相對應的成就感出現。

「這是我們自己做的!」、「我們還去買回來,結果太多了哈哈哈」、「好緊張喔,會不會很難吃阿……」這些也都是實際的情況中,孩子們會表現出來的種種想法,最後桌上的食物被清空,孩子臉上快樂的神情也藏不住,「難怪媽媽都會想要我們吃完」這裡孩子想到的是自己的食物被吃完的成就感。

孩子回憶爸爸做料理的樣子,自己嘗試煎肉排
進行最後調味,有點害怕只好慢慢加

在這樣日常生活的營隊中,我們當然也會將知識納入,試著讓孩子明白自己平常所學的內容是如何被應用,因此食譜的閱讀、劑量的計算、成本的估算、五感的搭配等等都會是營隊中被提出來討論的,從最直接的「食物看起來」到「食物吃起來」再到抽象的「食物做出來」,都是我們希望孩子一一仔細拆解的生活小事。

不只是連結自己的學習經驗,更要創造生活中的成就與感謝,將是這五天最讓人期待的部分!老實說,這梯營隊幾乎是最充滿溫度的一梯營隊了呢!

料理一道一道完成,簡單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