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領域_課程分享】餐具顏色會影響到人們的選擇嗎?

2018春季班,我們中年級的〈世界公民高峰會〉開始走向設計不同的社會實驗,藉由這樣實驗的過程,希望可以打破孩子們容易會有的「印象流」(覺得怎樣情況就是XXX所以就OOO),讓孩子可以看見更多世界不同的可能。

這次的實驗我們怎麼做,就來分享給大家囉!

首先,實驗定義是「餐具顏色會影響到人們的選擇嗎?」

STEP 1:定義

這次一起上課的孩子過往沒有沒做實驗的經驗,所以當知道我們要做什麼時其實很興奮,但當我們回扣到主題,先練習做「定義」時,孩子才突然發現這件事情好像不是想像中這個簡單。

一直在字詞上被問,孩子表示頭很痛

在定義這裡,因為不同的實驗敘述就會有不同的實驗方式以及方向,孩子一開始說題目是「不同餐具會有差別嗎?」,那自然就會被反問:「什麼差別?不同餐具是指碗、筷子、湯匙、盤子這些嗎?」

當孩子發現這個敘述得到的回應和自己想像得不同時,就會漸漸明白字詞使用的重要,比起直接告訴孩子完整的句子,讓孩子去學著替換用詞才是孩子能夠重複使用的技能。


STEP 2:設計實驗

定義問題之後,我們就會開始進行實驗的設計,這邊要注意的是,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變因」是什麼。

不同的上色方式也會讓呈現的畫面不同,所以孩子們在嘗試材質找到一定可以成功的方式

從一開始我們自己著手製作盤子時,第一個變因就出現了,用不同的方式替盤子改變顏色,自然看起來也會差很多,所以孩子們嘗試了很多不同的材質試著找到最合適的。

最後我們選用色紙和小盤子的搭配,讓每個有色盤子都可以長得差不多。

做好盤子後接著就會開始討論更多行為上的變因,所以我們直接用情境模擬的方式,讓孩子去發現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實驗。

漸漸地孩子們可以發現盤子上的東西、數量應該一樣測試者眼睛看見的東西要一樣(也就是說不在測試者前補糖果、也不移動盤子的位置)。

接著我們討論實驗記錄的方式,怎樣才是能夠友善記錄員?或是怎樣才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知道得結論?該記些什麼?

起初孩子們想要把大人和小孩分開記錄,但突然發現無法定義大人和小孩,於是後來就改為男女分開,這些都是孩子自己發現的哦。


STEP 3:執行實驗

選定一天最多陌生人的日子,我們要來執行這個實驗!但因為孩子當天不在現場,所以孩子自己決定要用錄影的方式進行這個實驗。

角度、位置、數量等等都是孩子自己安排的

孩子自己選擇了錄影的方式要將實驗完成,接下來最後一步就是將錄到的內容整理成可供大家理解的資料。

孩子自己安排的紀錄表格

這些過程現在可以被簡單地拆解成三個部分,不過實際上在執行的時候卻有可能會重複回到前面做確認。

在這堂課當中最讓人開心的不是孩子們做出多麼厲害的實驗,而是在整個環節中可以重複應用到過往學到的事情,比如孩子就會記得要看環保標章、確保盤子可回收重複被使用;孩子也會應用到列表的能力,直行橫列分別怎麼安排、又代表什麼意思。

我們不建議讓孩子去做很多很酷炫的事情,選擇合適的、小小的主題讓孩子用已知去挑戰未知,並設計檢核點確認孩子學習的狀況(如:紀錄表設計方式、使用者流程設計、字詞精準),這樣才是一個比較健康的學習歷程哦!

● 學次方實際應用課程:〈世界公民高峰會〉

● 參考應用課程:公民、綜合活動(可搭配:數學、語文)

● 參考檢核項目:問題定義(精準用詞)、使用者流程設計(轉換立場)、紀錄表設計、資料統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