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希望孩子自由發展,不過「自由」被準備好了嗎?
不曉得大家對於「自由發展、自由學習」的想像為何?學次方在許多時候都不斷強調,我們的課程會給孩子空間去「自由發展」、並且在很多時候是給孩子自訂里程碑地「自由學習」,後來我們意識到,很有可能我們所談論的自由是不太一樣的概念。
在教育理論中,有個理論叫做鷹架理論(Scaffolding Instruction),如同我們蓋房子時需要透過鷹架來將房屋蓋得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師長們也要提供足以協助、支撐學生學習新知的鷹架,而當所學趨於穩定時才逐步調整鷹架內容。
鷹架理論從學次方早期以遊戲做跨域教學到現在開始有專案之後,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當我們說著「從遊戲中學習」、「快樂學習」、「自主學習」所有概念的背後,其實都會談到一件重要的核心──「創造讓孩子能安心挑戰的環境與情境」,這也是鷹架理論中的一個環節。
有了鷹架,孩子也才更有機會無憂地自由成長
【從不同的層面中建立關係-彼此信任】
在帶領孩子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會明白地讓孩子知道:「我們想聽聽你的想法,而且我不會因此而怎麼樣」,而當自己決定要說出這樣話的時候,就必須意識到自己要先清空內心的既定假設,如此才有機會真正建立與孩子的信任關係,讓孩子真正敢於發言。準備好自己的心情後,試著去聆聽孩子的想法,並且給予空間,這樣一來一往的過程中也能慢慢讓孩子真正相信:「自己有思考與發言的權利」
小提醒:信任的建立,就是時間與空間,當我們無法一下子有信任空間,就得用時間去換得哦。
信任的關係建立起來後,也是未來發展任何關係的重要基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難關,也會因著自己的成長而開始意識到不同的情緒與社會價值觀的磨合,有個能夠讓孩子安心說出自己憂慮、煩惱或是天馬行空想法的空間,是無比重要。
【用資訊破除對未知的恐懼-人生中彼此交換意見的夥伴】
談論到「自由」自然就是要能接受一定程度的「混亂」,不過別誤會,我們所說的混亂不是違背善良風俗的那種事情,而是「在孩子不同階段的養育過程中,逐漸給予一定程度的嘗試,即使失敗了也沒關係、即使孩子的做法與自己不同也沒關係、即使用得一團混亂也沒關係」的這種混亂。
孩子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適度地給予不同的鷹架,必須釐清的是,鷹架並非是指要孩子「只能這麼做」的強硬要求,而是孩子藉由特定的規劃能夠一步一步地將自己的學習搭建起來,聽起來很抽象,就容我直接引用我們家長的話:「我能做的,就是將所有的可能都先查好,不管優劣都要先了解清楚,然後再讓孩子做決定」,這句話也因著孩子逐漸成長,而有主詞的調動,到現在孩子即將選擇自己要就讀的國中,當我們問孩子有什麼想法時,孩子也可以明白地說:「我現在考慮的是A和B國中,C國中暫不考慮,因為我還不知道更多他們的資料。」
這便是我現在要提的資訊的鷹架,孩子未來會碰到的是比我們更爆炸的資訊量,現在也因為科技的發展,很多資訊更能透過不同方式查到,時代的演變下,人們在很多時候可以做的選擇更多了,但究竟怎麼去做選擇、怎樣才是更好的?又,如何在讓孩子自主選擇的前提下,不讓孩子選到不理想的選擇?
每個家庭的做法可能不同,我在此僅分享學次方以及學次方家長們的做法,也許是物以類聚,許多家長與我們都會在很多事情上先經過思考、可能也會用不同的資料來協助自己判斷、或者找不同的人聊聊想法,當然大家在實際做法上會略有不同(學次方老師也會借鏡我們很棒的家長!),但總結來說,在面對孩子的狀態前,我們並不輕易隨便下判斷,而是根據各方的資訊來回應孩子的狀態;同時,當孩子要做選擇時,也盡量以客觀的方式給予回應,並在有限的空間中,讓孩子去選擇、負責。(不能說百分百客觀,畢竟人很難做到百分百客觀)
我不敢說這樣的做法對一定會有什麼影響,但我想我們即將升上國中的孩子能夠說出:「我有考上A學校,但因為什麼原因所以也有考慮B學校…」、「我想要念C學校,因為裡面有想要念的東西」孩子開始依照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對學校的認識,來替人生中的不同階段做選擇及思考。
老師們自己回憶國中時期,也的確是不會想太多,反正上哪裡就到哪裡念,而現在因應課綱的開放,學校開始更有自己的特色,這也影響到孩子所做的選擇。
當我們希望給孩子機會做選擇,卻又會擔憂害怕時,那自己最能做的便是查閱更多資料,透過更多已知資訊,與孩子進行更多可能性的討論,不只讓自己安心、也讓孩子有更多機會得以發揮。如果討論過程中又有未知的狀況怎麼辦?那就再一起查查資料吧!
鷹架不會無端出現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鷹架不會自己出現,而是需要家長們的協助,讓孩子更能無憂地成長與學習,強化對學習的自信。
不過也不用擔心自己很難做到,除了尋求隊友的合作外(如果發現自己狀態撐不住就趕快換手),上面兩個建議也是爸媽在家可以做到的練習,當然一開始一定都是需要時間,也需要去拿捏自己與孩子間的關係、並思考怎麼去平衡,而平衡的關鍵就是不斷要去意識到自己的狀態,慢慢地調整。
很多時候孩子可以很快地感受到關係的調整,也會有所回應,爸媽也可以好好掌握這樣的變化,這也是知道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向是不是要調整的關鍵哦。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機會自由自在地成長與發展,而這樣的希望若是得以成功,其背後的關鍵就在我們大人的身上!建立好鷹架,並給予孩子能夠自由發揮的空間,擁有為自己學習所負責的能力。
文/林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