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限制孩子的研究方向,不過或許環境特性所致,孩子常常看著老師動手做、動手解決問題,因此孩子的研究題目也較常偏向科學或工程面向。
而今年二月出現了一個特別有趣的研究題目,一個七歲愛畫畫的孩子說她想研究色鉛筆,而且她想從材質開始,再自己做出一支色鉛筆,最後把製作過程拍成影片放到youtube和大家分享。
用『聽』的查資料
於是孩子從觀察色鉛筆開始,看看色鉛筆有哪些材料,色鉛筆的外殼很明顯是木頭,而筆芯的部分孩子用僅有的注音能力一個字一個字的敲打鍵盤,從youtube影片中『聽』出原來筆芯成分是蠟筆,那時候的她還沒辦法閱讀全國字的文章,也還沒辦法自己看字幕。
第一次嘗試
影片裡說熱可以幫助蠟筆融化,於是孩子用吹風機測試了,她發現一般蠟筆只會變成泥狀,而粉蠟筆加熱後可以稍微流動,但這還不足以重新塑形。學次方吹風機風力不強她甚至帶回家試,但流下來的蠟筆不容易收集,於是需要新方法。
第二次嘗試
實驗後孩子那時的專案課正好學到融化皂基,孩子用類似的想法規劃了粉蠟筆的隔水加熱實驗,粉蠟筆在滾水下融化的很快,不過一離開滾水很快就凝固,來不及倒入我們用印模粉和竹籤做的模具裡。
第三次嘗試
既然直的模具不行,我們就讓模型躺下來,這次孩子把吸管剖半橫架在淺盤中倒入粉蠟筆液,不過還是不敵乾太快這件事。
第四次嘗試
後來孩子去找不同人求救,希望能急思廣義,在佳瑩老師的建議下,孩子把碎粉蠟筆裝進針筒裡,用熱抹布包住針筒等待粉蠟筆融化後再迅速擠出細長的筆芯。不過或許熱毛巾溫度不夠實驗失敗,後來在小夥伴們的協助下,孩子將塑膠針筒直接泡進熱水中,不過塑膠針筒的導熱效果不好,實驗還是宣告失敗。
第五次嘗試
在沒有新點子的情況下,我們一起梳理了前面的嘗試,孩子嘗試歸納失敗的原因,並從中找到修正方法。孩子沉思了一陣子後說:「會不會我們太快把粉蠟筆從熱水裡拿出來了,他可能還沒有整杯都很燙,所以沒有很燙的地方被拿出鍋子後很快就冷掉、乾掉了。」老師對孩子的想法表示贊同後一面想這個7歲小孩發現了熱平衡。孩子接著說:「我們可以讓粉蠟筆融掉之後繼續加熱,讓他溫度均勻一點,說不定就不會那麼快乾掉了。」
順著孩子的脈絡我們進行了新一次實驗,這次一樣選用橫吸管模具,而且孩子還有特別拿較細的吸管,但細吸管很硬,剪開之後會捲在一起,不能拿來用。換成粗細在粉蠟筆和養樂多吸管間的吸管後,測試結果和孩子想的一樣,她成功得到一長條蠟筆芯了,不過我們遇到下一個問題「筆芯太脆」稍微碰到就斷掉。
第六次嘗試
於是孩子想了幾個不同的辦法脫模,像是先把旁邊流出來的粉蠟筆清掉、用指甲輕輕摳、在吸管側邊剪小洞製造施力點,但所有方法都試了三五次也都失敗了。
第七次嘗試
在收拾失敗殘餘(一小段一小段的筆芯)的同時,孩子突然想到如果我們用接的呢?也就是我們將一段筆芯插入粉蠟筆液中再迅速接上另一段筆芯。結果當然是黏上了,不過也很容易就斷掉了。
孩子笑著說失敗經驗
你知道我是如何知道孩子失敗了七次的嗎?是孩子自己來跟我說:「老師,我們失敗七次了耶。」孩子是笑著說的,而且她還說:「到時候我拍Youtube影片的時候也要把這些紀錄給大家看。」看著孩子的笑臉我心裡除了一絲心疼外,真的只有驕傲。
由於距離期末只剩下四堂課,一堂課孩子會用來拍影片、一堂課練習成發,剩下兩堂課的時間(兩小時)確實有些趕,於是我和孩子提了影片不只能分享成功,也能分享哪些方法不可行,我問孩子希望梳理這些方法拍成影片,還是希望繼續試試看新方法?孩子說:「我想再試試看,還有兩個禮拜。」而老師心想孩子未來抗壓性可期啊!
再接再厲的孩子
語畢,我們又重新一起查資料,這次發現蠟筆工廠製作蠟筆時是把蠟筆液用推的方式推出來,不是像我們之前剝下來的方法。又加上最近我們專案課做了麵團,為了不讓麵糰黏在碗上我們都會先塗一層油,由此我們又設計出兩種新的裝置。第一種是改良橫吸管模,並在倒粉蠟筆液前先在吸管內層塗上油;第二種則是將吸管直黏在板子上,一樣用油潤過吸管內壁,倒入粉蠟筆液,再用其他工具把筆芯戳出來。新方法還沒測試,距離學期末還有一個月,孩子的研究還繼續著。
文 / 藍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