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的線上課,我們繼續維持著螺旋節奏,時而透過資料整理複習著前幾周所學,時而加入新的刺激,讓孩子的學習能不斷堆疊。
W6-1 六大類食物心智圖 #邏輯 #書寫 #資料整理
這周孩子們的食物書任務是『六大類食物心智圖』,即使是基礎班的孩子,也因為走過一年四季(學次方一年的課程是秋冬春夏)課程因此對心智圖這個工具一點都不陌生。
還記得秋季談北海岸沿岸地形時,孩子們還只能用樹狀圖來整理腦中對北海岸的印象;到了冬季孩子們利用心智圖整理出漁港踏查時紀錄的表格資料。這次孩子挑戰的是整理散落在五周課程裡的內容。
以六大類食物為中心,要想到開展出「全榖雜糧、蔬菜、水果、乳品、油脂與堅果種子和豆魚蛋肉類」的第一步相當輕鬆,孩子幾乎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說出來。那第三層呢?我們要如何介紹各類食物?孩子們不假思索的說:「功能,對身體有什麼用。」、「營養素,可以告訴大家它有什麼營養。」最後我只補充還需要舉例。
我們一起做了第一張水果心智圖,剩下五張圖都由孩子在這一周裡利用課後時間完成,記得資料在哪裡的孩子跟我分享他們完成的方式是查找文本,忘記資料在哪裡的孩子也知道該如何下關鍵字幫助自己,當然也有孩子選擇和我確認自己從課程資料夾中取出的是否為正確資訊。不是每個孩子的第一張心智圖就完美成功,或許連結線的邏輯出錯、或許錯置了資訊又或許資料量與課堂上說好的不同,我們每堂課花3~5分鐘核對再讓孩子重新嘗試,到週五時孩子已經能說出:「我做一張心智圖大概需要半小時,如果今天要做三張的話,我怕晚上來不及交。」我們在討論中溝通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完成期限。而孩子如此在乎是否能完成不是因為他們很喜歡或很討厭寫作業,而是孩子知道這是一件需要被完成且自己有能力完成,完成後能成就下一件事情的任務。同時孩子也清楚知道我們總是能夠進行協調與溝通(我們說好第九周完成食物書的話,第十周就是食物實驗周)。皮的心智圖恩的心智圖
朵的心智圖
達的心智圖
W6-2 人工色素 vs 天然色素 #做料理 #比例運算 #口感
孩子的課後心智圖任務繼續著,而我們也繼續進到下個階段的討論,這天我想帶孩子看見人工色素與天然色素的差異,於是我們又開啟了廚藝小教室(不保證好吃的那種)動手做麻糬。
動手前孩子迎來第一個問題,請問你們收到多少糯米粉?腦筋動得快的孩子們馬上開始秤重,發現每個人都大約拿到160多公克的糯米粉。接著我又問,那我們要做兩份麻糬,這樣每份麻糬大概會是多重呢?孩子們默默地被強迫運算,因為正好在廚房或是廚具旁手邊沒有紙筆的孩子自然地使用心算,得出80公克的結論。當然水量、地瓜量及天然色素粉也都是用這樣的方式推論出來的,甚至連確認碗能不能裝得下這麼多糯米粉也是。
一切推論就緒後,孩子們各自開始工作,沒錯!就是各自開始工作,老師只說了全部混和均勻,並在孩子認為自己完成糯米糊後問:請問加地瓜還是色素粉的麻糬顏色比較濃呢?想當然爾是色素版本的顏色較濃,而上周辛苦「擠」過果汁的孩子也就不難理解原因了。
左邊是加地瓜泥,右邊是加天然色素粉。
沒攪均勻的話,蒸熟上面還是會有粉。
在這段時間裡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孩子的任務是思考、觀察和實作。至於麻糬好不好吃呢?當然,不好吃。實在感謝爸媽課後陪著孩子進行各種加工。
爸媽協助後的美麗成品。
W6-3 我們到底都吃了些什麼 #運算脈絡 #乘法 #單位
今天跟孩子們一起算水果牛奶的食譜,根據單杯的食譜,試著去算出當要做出好幾杯水果牛奶時,需要多少材料。
在這邊我們主要帶孩子練習乘法的意義以及單位的轉換,更重要的是去理解「題目在問什麼」,進而去思考「我應該要算什麼」,比起處理數字,這個思考的脈絡更為重要。
孩子有時候會因為太過專注於想著要把數字算出來,而忘記自己當下為什麼要算這個數字,因此後來我們將速度慢下來,陪孩子把圖出來,再多想幾次自己的計算目標,練習如何自己建立自己的計算流程。
聊天室中的計算討論。
孩子解釋著自己的思考邏輯。
W6-4 營養標示 #朗讀 #文本閱讀 #運算
這天我們從食品標示切入課程,孩子們在老師展示出空白食品標示格後自然的離開位置去家裡找食物來對照。新認識的名詞是熱量(課堂上的新認識),而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則是再次深化的內容。
讀完現成的標示後孩子們各自開始「計算」地瓜麻糬的營養標示。食物的總重是多少公克、其中有多少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又有哪些成分會提供熱量,還默默進行了一公克醣類提供四大卡熱量的計算。孩子們算出自己做出來的那塊麻糬竟然有五百多大卡的熱量時表情真是經典(我們有討論大概吃幾塊會胖一公斤)!到下課後皮還拿著平常肚子餓會吃的零食來跟我說:「藍藍,這是我跟姐姐平常餓的時候會吃的,你看它的熱量,我是不是把這包送給姐姐比較好。」
孩子們在白板寫下計算過程。
在中場休息過後,我們從文本朗讀開始認識咖啡因藏在哪裡,以及小孩需要減少攝取的原因,最後再讀一次阿戴老師貢獻的能量飲料罐,認識了不在營養標示表上的咖啡因標示。
周五下課前我預告了下周行程,請每個孩子花些時間聽只有聲音的故事,聽一聽很會說故事的人如何用自己的聲音吸引聽眾繼續聽下去(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下周一就來一起聽故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