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呼吸系統的旅程,緊接著我們進到「循環系統」,孩子們已經清楚地知道了血管與肺泡的合作關係,那麼我們進一步就是要討論,血管離開肺泡之後,究竟將這些充滿氧氣的血液送往哪裡?這時就要介紹到我們人體中這個無比重要的中心──心臟!
孩子們很快地就透過自己對於肺部的理解,完成了簡易的肺部與心臟的血液循環,那麼這堂課,我們就要來好好地認識血液中有什麼東西。
為了讓孩子更有感於血液中運輸物質的重要角色,今天一早我們就來化身血液中的運輸員,來運送血液中常見細胞。
遊戲體驗(GBL) 也要揉合閱讀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
遊戲後,孩子們已經很快地知道血液中所含有的成分為何,搭配孩子們手邊的書,孩子也很快地就能夠找到各個主要成分的功用是什麼,當然,我們也進一步將自己遊戲中的發現、課本中的知識做進一步的結合,紀錄在自己的專案筆記本中。
這裡也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書中其實沒有明寫紅血球、白血球以及血小板的大小,不過卻是有將單位體積中的數量寫出來,經由這樣的資訊並且進行推理後,孩子理應要可以推出這三個血球的大小之差。
比起直接告訴孩子們答案,我問到:「對了,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這三個重要的細胞,哪個比較大呢?」
孩子們開始翻閱自己的書,還需要練習將「資訊轉化」變成習慣的孩子,開始疑惑:「書中沒有寫呀?」更有孩子連結過往的經驗,開始從其他的器官單元尋找答案。
我笑著說:「答案真的就在這兩頁,不過你們需要推理一下。」
過了一段時間,開始亞似乎找到答案,但是還不太敢講;愛舉起手嘗試說了點什麼,雖然不對,但因為思考的方向差不多,因而給亞多了點信心。
亞舉手:「因為這裡面有寫,在1mm3 (孩子還不會唸)的範圍中,血小板的數量比白血球多,所以我判斷血小板比較小。」
孩子確定了那是體積(空間)的單位後,就用了這樣的方式來協助自己進行思考。
答對了!
這就是我希望孩子們有能力從文字中梳理、並且進一步解讀的能力。
當然,這個也可以結合我們一直在練習的大數計算,也順便將倍數的概念放進來,因此下一個任務,就是請孩子們計算看看,各個細胞彼此的倍數。
因為數字比較大,而且書中給的數量是一個範圍,所以如何做出合理的數字解讀就成了很重要的工作。
以往碰到這樣的大數計算,築的動作慢了一點,可是這次她完成得非常順暢,還笑著說:「因為我寒假的補修任務就是練習除法,我現在都可以算對了!」
而築是用最大值來進行計算,算完之後孩子們都必須解釋自己的數字意義,築想了一下也可以說出用最大數來計算出的倍數,是最小的倍數唷!(你知道為什麼嗎?嘻嘻!)亞則決定用平均值來進行計算,因此算出來的是平均倍數,在記錄與步驟拆解的過程,做得相當仔細呢。
算出數字後,我們自然就要來實作看看
知道了血液中的組成與各細胞的功用後,我們進一步討論「水」在身體中的重要性,因此我們也一起拿了兩個瓶子,進行血液模擬的樣子。血漿在我們的血液中扮演著重要的運輸角色,就如同滑水道中的水一樣,要載著細胞們前進,而血漿中又有九成是由水組成,那如果今天我們喝太少水、或是吃太多油脂食物的話,血漿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想要知道答案,就來設計實驗吧!
為了創造水含量不同的差別,我們利用洗碗精來進行測試,不過老實說,瓶子口徑這麼大、瓶子高度也不夠高,這些等於是將我們的血管放大無數倍的樣子,是以在進行時間量測時,其實差異並不大。
孩子們用肉眼觀察時,也是發現即使我們用了三種不同的濃度,亮片掉落的速度還是介在有改變與沒有改變之間,太過難以判斷。
我帶著孩子進一步思考:「我們不能憑感覺判斷,那可以怎麼辦呢?」
於是孩子們決定用碼表來測量時間,沒想到量測出來的秒數,乍看之下也都相當接近。
孩子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就是老師進來的時候囉,孩子們煩惱之際,我問了孩子:「你們剛剛從書上也有看到,細胞的數量是一個區間,那如果我們目前這樣測試出來的時間,也變成一個區間的話,有機會看出什麼嗎?」(其實是偷偷想要把區間和數線的概念放進來!)
體驗、實作、紀錄、判斷
區間畫出來之後,似乎出現了一些端倪!水含量比較少的瓶子,真的掉落得比較慢!
雖然當初做這個實驗,是希望孩子被這樣的數據意義嚇到,進而更能意識到喝水的重要(老師真是調皮哈哈),可是沒想到實驗本身的震撼度太低,最後我們就收在這樣的結論。
孩子知道歸知道,不過我猜這個對於他們的喝水態度影響不大,下一次課程,我們會來解剖豬心,藉由豬心中的構造,讓孩子真的注意到「血管真的很小呀,和這個瓶子絕對不能比!」,再一次賭塞血管,讓大家真的知道喝水的重要!(哈哈)
文/林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