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班今天在一開始,我們從台灣地圖開始
前幾周我們有從台灣地圖認識了台灣的縣市,看過各個縣市的位置,今天透過給孩子們龜吼漁港的位置『新北市萬里區』,讓他們自己找找看龜吼應該在哪一區,
所以他們先找到『新北市』,再從新北市的行政分區裡面找到『萬里區』,有了確切的位置之後,我們再跟大地圖做比較,很快就是可以知道為什麼新北市行政區中間和右上角空一大塊(因為是台北市和基隆市)。
我們也去討論要怎麼形容萬里區的位置,孩子嘗試了不同的說法:「在基隆旁邊」、「在基隆市跟台北市中間」、「在台北旁邊」,但這些其實都不夠精確,到這邊孩子開始收斂自己的說法「在基隆上面」,因此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接著討論東西南北的概念,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在基隆北方,而且緊接著基隆」。
接著,孩子們也將一類漁港(重要且大型)的位置,標記到地圖上的各個縣市中。
第二堂課,我們開始討論,如果要「計數漁獲」,怎麼計數比較好?
孩子很快的說:「可以用幾隻或是幾條魚去算」,然後我請他們想想這樣可能會有甚麼問題,仔細想之後發現可能會遇到數不完或是數很慢、長度不一樣、重量不一樣的問題,這樣就會發生一樣是一隻魚,但卻有不同價值的狀況,這樣在計價就會發生麻煩。這時候再跟孩子們介紹原來漁獲可以用『重量』來計算,孩子這時候發現其實用重量來計數蠻方便的,除了可以一次秤重之外,也可以根據魚的大小隻來衡量價值。這堂課,主要想跟孩子談『數字』與『單位』,我們今天從單位開始,對於『單位』孩子們並不陌生,「公分、毫米、公尺、公斤、公克」各種單位的聲音開始冒出來,但當更進一步問有哪些是『重量的單位』時,孩子們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回答,但當回頭再想剛剛講過的單位代表的意思時,慢慢的開可以理解單位真正的意義,也順利說出公克和公斤是重量的單位這件事。接著是數字,我們練習如何判斷個、十、百、千、萬,還有如何用中文讀出數字。
下午的時候,我們跟孩子練習如何將遇到問題轉化成數字、算式,以及認識乘法的概念。一開始給孩子的問題是:有一個漁港1-3月,每個月收穫漁獲3公噸,4-9月,每個月收穫漁獲2公噸,10-12月,每個月收穫漁獲4公噸。拿到問題之後,我們去分析、拆開,看看1月單月、2月單月、3月單月……12月單月,每個月各有多少漁獲量,拆開之後可以發現有很多個月的漁獲量是重複的,因此這時候就可以使用到新的符號「乘法」的功能。在整個過程中,我比較在意的是孩子如何理解問題,知不知道數字如何使用,而運算的部分則是交給計算機來處理。
經過一連串的練習,孩子們也慢慢抓到如何把問題轉化成數字,以及如何善用計算機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課程的最後,孩子們也為了下次的外出調查作表格,我們之後預計會外出統計三峽北大特區的漁獲從哪裡來,所以孩子列出了幾個他們覺得應該需要出現在表格上的項目,並填入表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