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Fall-W3-2 自學專案】沉積作用的過程
今天我們跟孩子們討論了在河流的沉積過程,為了讓孩子們看到石頭、沙子的整個侵蝕、搬運、沉積的過程,我們用一個長型的塑膠盒來做個簡單的實驗。
在今天的實驗開始之前,再跟孩子們一起回憶「侵蝕、搬運、沉積」的意思,也跟孩子們再聊了一下上游、中游、下游的差別,以確保接下來的實驗孩子們腦中是有東西可以繼續的。
我們今天利用長型塑膠盒的空間,來模擬長長的河道,裡面放入沙子,準備好之後緩緩倒水,希望可以觀察到沙子形成的動態過程。
利用水流將沙堆衝擊變形,然後往下搬運,最後在平緩處堆積,觀察水流速度跟沙堆變形的關係,且由於孩子們禮拜一已經有上中下游的概念,所以他們觀察了幾次之後,也慢慢開始將認識過的上中下游的特性帶進來,因為上游水流較強,因此侵蝕作用較明顯,而中游因為坡度尚未趨緩因此搬運作用較明顯,以及最後因為坡度變緩、水流變慢,沉積作用則是最明顯的。
接著我們希望可以觀察,水流跟沙子攜帶量之間的關係,因此我們先用數感桌遊幫助孩子回憶乘法跟倍數的概念。在這個遊戲中,大家有固定數量的倍數卡,而這些倍數卡可以用來幫自己的骰子點數做加乘,孩子們每個回合都需要觀察彼此骰出來的點數、彼此剩下的倍數卡,來決定自己的出牌。
在玩之前,並沒有特別提醒孩子們這個遊戲該怎麼玩,因此過程中孩子們雖然有提出一些問題,例如為什麼自己的倍數卡一定要show出來給其他人看,但隨著遊戲的進行,孩子們也在遊戲過程中慢慢去發現這些公開資訊可以怎麼使用。
在確定孩子們有了基本的1倍、2倍、3倍的概念,確定孩子們可以把小的數字依照不同倍數放大之後,我們也試著反過來練習,從大數字往回算到小數字,例如:12個小孩一起吃8個包子,則9個小孩可以吃掉幾個包子。雖然大家還沒有學過除法或是分數的概念,但是透過圓片將數字具體化出來之後,大家就可以親手操作,試著去排排看可以怎麼做等分,進而將答案找到喔!
在瞭解比例的概念之後,我們下午也再做一次流沙的實驗,觀察看看流沙的重量跟時間之間的正相關關係,雖然沒有完全剛好的正比關係,但是也可以從數據中看到流沙的重量跟時間是有正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