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自學說明會稍稍告一段落了,其實從以前到現在,會發現爸媽們在意的點都是出自於對孩子的愛,每次感受到這樣的情緒,就算偶爾被質疑都還是覺得滿好的。
其實我們常常和來瞭解課程的家長建議,在教育這條路上值得多看看不同機構做的事情,因為每個機構的核心價值可能都會很不一樣,即使強調的詞彙相同,在操作上只要有一絲絲不同,最終就會有非常相異的結果。
學次方不管在什麼領域,其實都很強調「探究」這件事情,對科學的探究、對議題的探究、對生活的探究等等,能否對於每件事情都保有獨立思考與提問的能力,這是我們非常在意的事情。
舉例來說,我們的廁所貼著:「衛生紙請丟入馬桶」
雖然國外已經施行很多年、台灣政策現在也在推行,可是衛生紙為什麼可以丟馬桶?每種衛生紙都可以丟馬桶嗎?丟馬桶之後會不會阻塞?
關於這個「政策」可是有好多好多問題值得我們去問。
於是我們就開始了這個實驗任務,我們和孩子一起到超市,看各種品牌的衛生紙、閱讀上面的標示,最後選了幾款回來教室做實驗,我們一起驗證「衛生紙可溶於水」這件事情。
常常有人會好奇,我們對「探究」的追求就連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甚至研究生都不一定做得到了,國小的孩子,可以嗎?事實是,雖然很慢,但可以。
孩子的能力超乎我們想像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帶著孩子做這樣反覆的練習與心法將近一年了,如果只看現在的表現可能還到不了最理想的探究,也會覺得他們進步的速度很慢;但若將剛認識時候的狀態與現在做比較,你會發現孩子的改變是無法想像的。
誰能想到一開始不會提問、只會照做的孩子,到後來能夠藉由提問來舉一反三,讓自己完成更多事情;誰能想到一開始對於修正會大發雷霆的孩子,現在願意試著給自己、給他人更多嘗試的機會;誰能想到一開始只會打哈哈說笑話的孩子,到現在能夠在說笑話的同時問出越來越多高質量的問題。
『老師,現在可以去做實驗嗎?』孩子想在自己的空白時間做實驗時會悄悄來問。
『這個不用查了,我剛剛查過了,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時間』孩子在討論意外發現的問題時,會互相交流意見。
『我覺得這個書櫃壞掉的地方,可以這樣修』孩子一起將意外弄壞的書櫃修好,七手八腳地嘗試拼裝。
『你怎麼可以把他們都殺死,這些不能死,他們是幸運的人』孩子在發現盲從命令時可能會害死小人後,即使知道情境下違抗命令的後果,仍偷渡了一群小人藏起來。
你知道,上面所有的例子、學次方現在所有感人的故事,都是四年級以下的孩子。
這讓我們怎麼能不相信,自主學習與探究是可以實現在這麼小的孩子身上。
探究精神一直都是學次方很在意的核心價值,對科學的探究養成破解迷思的能力、對議題的探究養成對人文的同理心、對生活的探究養成多面向的觀點,這是不管怎樣都無法撼動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