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成就不同教育場域的跨域專案

「滾動」就是開始能夠慢慢地自主動起來,能夠通過自學團體的申請,對學次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及肯定。有了團體申請通過的資格,也讓學次方自學團得以出現在正式的資料文件中,更讓想要自學的家庭,有機會找到學次方、成為彼此教育路上的夥伴。

這年開始,家長所扮演的角色也逐漸多元與深入,家長更開始發揮自己的專長,除了有家長成為老師的共組課程,教室中的許多布置與設計,也漸漸經由家長的協助更為豐富了呢。

2019 從生活出發,開始跨域學習

隨著孩子的成長與課程制度的逐漸調整,學次方也漸漸地從「遊戲體驗」邁入「生活體驗」的階段,也更符合我們希望孩子養成的生活學習態度。

在這段時間,不同的調整也讓學次方學校的體系逐步完成,不只是課程的設計走向、學習目標的建立、親師生三方溝通的理想畫面,也包含了在硬體上不同型態的嘗試與定調。

這一年在各個層面上,都可說是替未來學次方學校打下了重要的基礎目標,也是學次方整體都更成熟的一年。


2018 學次方自學團,找回孩子閃耀之處

創學團陪著孩子走過了近九個月,我們看見孩子的改變,也看見孩子在傳統學習下的壓抑。

我們看見孩子們在創學團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正要開始閃爍的同時,也發現孩子成了一隻隻變色龍,迫不得已學會在不同的場域切換自己的學習方式,順應社會的框架、壓抑著只屬於自己的天賦。

因此,我們更堅定成立自學團的決心,期望陪著孩子喚回自己的天賦,一起培養著、珍視著這瑰寶,真正讓孩子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2017 創學團​正式開始

創,意味開始、開啟、製造。

「創學團」,意指所有包含「創」的學習,所謂創意、創造、創新、創始等等都是我們想要建立的核心概念。

在我們這個教室,我們沒有規定一定要做些什麼,透過選課制、自由研究、空白時間等等,希望打造一個可以讓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這裡沒有老師在一旁幫你安排每件事情,孩子必須自己安排學習進度,老師只是協助的角色。

在教育路上,沒有誰是獨立作戰,我們攜手前進,共為開創者。


2016 故事開始那一天

那一年,教育問題依舊紛紛攘攘地被大力討論著,大人們不斷爭執,而被影響最大的孩子們仍與此事無關地繼續準備大考小考。

走過了各個層級的教育現場,從高關懷走到高社經家庭,我們發現,即使生活背景不同,孩子仍面對一樣的學習困境──不知為何而學。

於是幾位創辦人,開始了尋尋覓覓的旅程,試圖尋找最能讓孩子無憂學習、享受學習、熱愛學習的方法;也試圖尋找能讓教師與家長很快上手、馬上翻轉教育現場的解方。

最終,回歸到我們自身,找到了「玩」的這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