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課程發想】《璀璨寶石》一窺文藝復興的貴族興趣

《璀璨寶石》在BGG上排名是在兩百名以內的熱門遊戲,簡單的機制也讓孩子得以順利進行遊戲,這款遊戲讓人喜愛的地方更在於,完善的背景設計、有質感的配件設計、規則意象設計等等也讓人得以延伸出許多跨域討論內容。

先稍微介紹一下STEAM,STEAM教育中含有五大精神:跨領域、動手做、生活應用、解決問題、五感學習。

其中更包含了五種不同的領域:
S= Science(科學)
T= Technology(科技)
E= Engineering(工程)
A= Art(藝術)
M= Mathematics(數學)

所謂STEAM課程,強調的並非將這五個領域獨立分開來上,而是透過這五個領域的課程,讓孩子明白這些研究和知識如何跨領域應用、彼此互通有無、融會貫通

【藝術】,從學會觀察開始

從比較直接的地方開始進入,在開始遊戲前可以先讓孩子看一看外盒、摸一摸配件,試著說說看自己看見了什麼。

我們在談「藝術」都是其來有自,為什麼外殼這樣設計?畫面中存在了什麼小細節?卡牌又是怎麼分類,出現了什麼物品?這些物品真的存在於文藝復興嗎?

其實光是用看的、摸的,就可以有無數個問題來討論,在開始遊戲前先將這些疑問拋出來、留在心底,打開「觀察」的大門,也為遊戲後的討論埋下伏筆。

我們在談論藝術領域課程時,若孩子本身有相關背景,那麼「技法、色調、構圖」等專業知識都是可以被納進來討論的,不過很多時候若對象是從桌遊進入藝術領域的初學者,那建議的核心切入點就會是「讓孩子開始學習觀察,意識到設計都是其來有自」為優先。

建立起這樣的意識後,也才更能帶著孩子進行更廣、更深的討論。

 

遊戲中的【數學】,無形間的思考

看完外觀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進行遊戲囉。這點此篇文章就不多加贅述,可參考此篇文章:大班的桌遊教學應用,原則篇

遊戲過後,我們隨之可以進入的是「數學」的領域。(遊戲規則google去

在璀璨寶石的遊戲機制中,用直覺判斷一下,覺得有沒有哪個顏色的寶石比較有利呢?又或者有人可能會有「感覺上好像某個顏色比較有利,可是應該每個顏色都要一樣?」的疑惑──我們就是要抓出這個疑惑!

將璀璨寶石的卡牌全部打開來看,就可以發現一定的兌換規律,也因此可以知道兌換寶石與分數之間的關係是怎麼安排,最常出現在卡牌中的數學概念「排列組合、期望值」輕而易舉就可以進來。(如果不要這麼高深,其實單純轉化問題變成:『計算紅寶石出現幾次』就也可以是國小孩子都能完成的數學問題哦)

數學的領域討論完之後,有發現什麼祕密嗎?

 

【科學】與【工程】,窺探寶石世界的秘密

再繼續回到遊戲本身,讓孩子先放下紙筆,拿起寶石籌碼吧!

觀察一下每個顏色的寶石,有注意到不同顏色的寶石形狀都不同嗎?不同顏色的寶石因為產地、產量、質地等不同的因素,也導致了不同的製法與研究方法,這時候「科學、工程」就進來囉,甚至也包含了「數學」呢。

以科學的角度我們會知道如何鑑定寶石,鑑定寶石當然有一定的專業度,不過基礎概念就是其透光程度、形狀、雜質多寡等等,這些的基礎也就是顏色的反射與折射(黑色吸收全部的顏色、綠色代表反射綠光),是國中的學習範圍呢;而透光度的觀察與測試、雜質的影響,在國高中的實驗中也會進行對應的介紹。進一步我們更可以計算折射率、介紹角度等實務操作的數學計算,將數字變成真正可見的概念。

從科學的角度了解了寶石的可貴之處後,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怎樣的寶石是珍貴的、又為何珍貴、甚至商人如何增值。接著便能從「工程」的角度切入,聊聊為什麼寶石會切成這樣形狀?又可以怎麼切寶石?在這個階段,「硬度、壓力」也都是很好拿出來討論的題目哦,甚至有機會的話,更可以帶著孩子看看不同樣貌的切割工具機,以學科來講的話,其實同時涵蓋了地科、科學、生活工藝等地內容範圍

了解基礎、想像未來,【科技】由我們創造

最後剩下的是「科技」領域,在這個領域當中,我們可以談論的是科技之應用及變化,遊戲本身的重點是「寶石」,也因此切入的關鍵科技力便是「寶石」在科技上的應用了。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和工程的內容會優先放在科技領域,如果沒有上述的先備,在科技領域討論起來就會有些辛苦呢。

寶石因為其特性的關係,所以其實被廣泛地應用在切割機、表面材質,甚至其物理特性也被重新塑造成其它的材質,讓人們得以有更方便的生活,帶著孩子了解寶石的相關特性,並且讓大家去發想看看還有什麼其他更多的應用,也是科技領域的重要環節。

五個領域討論到這邊,基本上都算是涵蓋到了,不過這五個領域之間更可以不斷重複和深入討論,甚至這些先備知識有了之後,更可以再次回到「藝術」領域,讓孩子將原本留存下來的問題再次提出來,繼續討論,看見更多有意思的面向。

 

 連結知識,綜合所學 

如同〈《群星》觸覺引發的多面思考〉所提到,每個領域都是互相有關聯的,也有各自不同的小問題,是要不斷重複討論和思考的,藉由桌遊讓孩子對於情境更有感覺、對思考更有信心,也正是我們的重要設計目的!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