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實驗教育與自學












學次方創學團的課程是如何規劃的呢?
學次方創學團採「主題式跨域學習」,每學季有不同的課程主題、每堂課都繞著當季的主題走,各堂課間都有關聯性也可各自獨立。
此外,學次方的課程秉持著「遊戲 x生活 x創造」三大主軸,讓孩子的學習得以在生活中落實、讓創造在學習裡發生!我們堅持「生活即遊戲,遊戲即創造」,降低孩子學習的恐懼,每位孩子都可以找回學習的態度和自信!
孩子該如何選課?
創學團的課程採必修與選修制,期望能讓親師生三方討論後選擇適合孩子的課程喔!
此外,所有課程皆為混齡教學,課程分為基礎班與進階班,基礎班約為大一至小三、進階班約為小三至小六,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們會依照孩子的程度給予建議的分班方式,也就是說年級的劃分只是參考的一種,更重要的還是孩子學習的表現狀態唷。
學次方創學團的每堂課都在做什麼呢?
在學次方的課堂裡,在知識性較多的課堂裡老師扮演引導者,如:科學探究Sci-lab、生活英文國度;而在需要較多的討論課中老師則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如:世界公民高峰會,透過教師的角色切換將舞台留給孩子。
(延伸閱讀:從絕望到有點可怕的希望)
學次方的生活
學次方創學團的日常時間規劃為何?
採取自由選課的學次方,除了課程之外其實很重視孩子的生活日常,因此我們會一起打掃、一起空白、一起在許多時間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完全為自己的時間負責!每學季也會舉行三次討論校務的校務會議哦。
空白時間是什麼?
每堂課與課之間的時間我們稱為空白時間,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自由運用,如:看書、寫作業、玩桌遊、在運動角跑跳、休息或是利用任何教室內的公共材料來創作。
(延伸閱讀:等待,一條值得的荊棘路)
校務會議都討論哪些內容呢?
校務會議在在季初、季中和季末,每次由孩子和老師輪流擔任主席及記錄。教室內設有提案箱,創學團的每位成員都能夠自由提案,在校務會議時大家會一同討論。目前孩子討論過:點亮繁星計畫(弱勢家庭上課方案)、教室內桌椅位置設置、公共餐具整理及閱讀角使用規則等。所有在學次方創學團空間內的事項都能提出討論,當然,提案內容不能危及到自身或他人的安全。
(延伸閱讀:民主精神從何時培養?用身教體現平等對話)
學次方創學團的課程和學校課程有直接相關嗎?
創學團的課程與學校課程無直接相關喔!不過,課程都是根據課綱及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來設計適合孩子當時候狀態的內容。(延伸閱讀:不寫甲乙本,還可以怎麼學國字?)
午餐如何處理呢?
由於法規限制,我們無法建置明火廚房,因此老師有空的時候會使用電子廚具烹調餐食,或選擇少油少鹽的餐廳與孩子一同享用。孩子們可以自己準備餐具放在學次方,用餐後要自行清洗哦。
下午有點心時間嗎?
下午我們會準備簡單的點心,如:麵包、水果及餅乾等讓孩子在完成打掃工作後分享。每天下午三點半孩子們會做簡單的打掃工作,工作內容由孩子自己決定,可能是擦桌子、擦黑板柱、掃地或是澆花等等。
學次方的對話
當孩子們在學次方創學團發生衝突時,老師們會如何處理呢?
當孩子們發生衝突時,老師了解狀況後會先緩和孩子們的情緒,再視當時的情況判斷需在大家都在的情況下解決或是需要將孩子帶開溝通。不過基本上都會和孩子們討論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我們相信同樣的衝突不會只發生在一位孩子身上,共同討論能讓孩子們思考應對的方式,也能更同理他人。
此外,在事件發生後我們也會告知家長,讓爸爸媽媽了解孩子的日常狀況。
家長要參與很多事情嗎?
每個學季的季初和季末都有家長日,我們會在當天和家長們分享整個學季的期許與收尾,當天也會有給親子的體驗活動,創造更多親師生三方對話的機會。
另外就是,每次上課結束後,我們都會希望能和家長聊聊,就算無法每次都來接孩子,至少也希望一個月可以來接孩子一兩次,讓老師有機會與家長聊個天、討論一下孩子的狀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