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解密】科學系列課程的源頭

孩子們正在透過煮水煮蛋來驗證他們的熱傳導論點!

科學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遙遠,生活中的每個現象都可能隱含著有趣的科學原理。只是常常我們會將自己認為的理所當然當成了孩子的已知,而讓孩子也忘記自己天生的觀察和提問能力。因此,在科學探究Sci-Lab裡我們希望帶給孩子的不是艱深的科學原理,而是留住孩子對世界的好奇,並學習像個科學家一樣思考、提出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實驗並提出結論。

 

從生活出發,用科學的眼睛看世界。

剛開始上課的前幾周,我們從孩子的日常生活出發,以點心時間會吃到的東西來說,一杯水可以溶解多少糖?用冷水或是熱水做果凍結果會一樣嗎?從這些日常出發,讓孩子練習去觀察日常生活中那些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並提出問題。

 

科學探究怎麼學?一步一步來

待孩子對這個過程熟悉之後,我們開始進行些小實驗,讓孩子練習用科學方法來回答自己的問題。如果孩子想知道為什麼小蘇打粉、檸檬酸加上洗碗精為什麼會產生火山爆發的效果,那就得試著去拆解實驗設計,舉例來說:每個材料的比例不同時,爆炸效果會有差別嗎?如果少了任何一個材料還會爆炸嗎?有了這些問題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進行假設,以第一個問題來說,孩子的會認為小蘇打粉加越多爆炸就會越明顯,因為之前做蛋糕時,加了它之後蛋糕就澎起來了。

這時我們會接著追問:「怎麼定義明顯?」孩子就可能去想他認為的明顯是「噴得越高」還是「噴得越快」?如此孩子才能就他的假設在實驗時進行觀察。

再來,我們會再問:「那你要怎麼設計你的實驗?」一開始很常見的狀況是,孩子雖然認為實驗結果是受到小蘇打粉量的影響,但設計實驗時卻會同時放大其他材料的量,這時候我們要做的便是協助孩子看見他實驗設計的盲點。

比起絢麗的實驗效果,或培養孩子精湛的實驗技巧,我們更在意孩子在過程中的思考脈絡、每一個動作又有什麼意義,讓孩子有意識地進行科學探究,最後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確定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實驗之後,接下來的實驗時間,該注意的安全規範和孩子約定好,想試什麼就去試吧,科學不就是在嘗試中學習嗎?

文/藍詩婷、編輯/林佳瑩

 

發表迴響